22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一出,无数网友潸然泪下,用真挚的情感送老人家一路走好。
袁隆平院士的知名度有多高、贡献有多大毋庸赘言。任何人端起一碗大米饭,就都有理由去感激以袁老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袁老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经说,“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每年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事实上,袁老的科研成果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也造福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
除了顶级科学家的身份,袁老还是富于人格魅力的“多面体”。“洋”起来,他会游泳、打牌,不仅拉小提琴还跳踢踏舞;“土”起来,他打着赤脚、戴着草帽,与平凡老农无异。近几年,袁老还成了接地气的“网红”。年轻人叫他“魔稻祖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把他捧成了真正的“顶流”。他也会说自己是“90后”,“是有偶像包袱的人”,“我的米可以喂胖你们,但我自己不能胖”。即便是开玩笑,袁老真正惦记的还是粮食。过90岁生日的时候,他说希望可以活到100岁,为祖国作更多的贡献,让老百姓吃得更好。
令所有人痛心的是,袁老不得不放下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了。每一个受惠于他的人该如何缅怀这位今年3月还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亲自下田的老人?除了不能忘记他的卓著功勋,除了继续完成他的“禾下乘凉梦”,还需要牢记老人节约粮食的谆谆教诲。
袁老一生为粮食事业奋斗,终生提倡节俭节约。他说过,亩产提高哪怕5%、10%都特别不容易,呼吁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还说过,丰收不是浪费粮食的理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都渗透着农民和科研人员的汗水。某些人眼也不眨地浪费掉的,不仅是粮食,更有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心血。
粮食安全必须居安思危。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不浪费每一粒粮食,珍惜一米一饭,把节约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才是对这位为了我们吃饱吃好而辛苦奋斗终生的老人最好的告慰。(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