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聚焦二本学生出路:读书依然可以改变命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黄帅
2020-07-16 14:53:45 
分享:

  ●特约评论员 黄帅(北京)

  近期,多家媒体聚焦了当前大量二本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都将目光汇聚在这些心怀壮志却面对重重现实困难的年轻人身上。身在高校任职的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也书写了那些鲜活而动人的故事,这些舆论视线之外的“隐匿群体”的心声,还有待外界更多的重视。

黄灯(左一)给2015级学生上课。来源:中国青年报

  长期以来,不论是民众的目光,还是媒体的视角,大多聚焦在名校学生身上。一般而言,“985”“211”这一层次的大学生才算得上是“名校生”,但全国有3000多个高校,名校仅占其中三十分之一,更多年轻人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既不合乎教育的本质理念,也不符合人文层面的关怀。

  法国思想家布迪厄在《国家精英》一书中,曾指出教育背景与学生所处的阶层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那些名校学生,占据更多的话语权,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并长期维持这个系统,非名校学生想跻身其中,非常困难。在当前中国,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根据黄灯老师的观察,自己教的多数二本学生,并非没有名校生那样的上进心,而是缺乏良好的家庭背景与物质基础,进而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也因为社会上一些学历偏见,而导致很难获得一些良好机会。

  基于日常经验来观察,事实的确如此。之前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曾慨叹“因为自己出生在北京的中产家庭,所以比其他人有更好的资源”,舆论场上也一直有着“寒门难再出贵子”的说法。这些坚硬如铁的现实困境,成为寒门学子面对的无奈与尴尬。而且,随着教育对社会分层影响因子的加重,这个现象愈加明显。

  能够突破原生家庭局限的学生,终究是少数人,而且这需要惊人的毅力,一定的天赋,以及些许的运气,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些条件。因此,黄灯老师也注意到,如今二本学生考研与考公务员,成为他们选择最多的道路。尤其是考研,成了多数二本学生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只有考取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才有可能摆脱自己二本学历的身份,这个目的或许是非常功利的,但也是面对现实的无奈之举。很多学生用“上岸”一词来形容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成功的状态,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如同救命稻草一般。其实,外界对此实在不必有指责之词,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愿望与方式,只要合理合规,就应当给予尊重和理解。

  尽管很多年轻人怀疑过“读书也不能改变命运”,但平心而论,读书依然是当下广大二本学生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这一点也得到了黄灯老师的认可。她曾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不读书就会滑入更为糟糕境地的可能”。这样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她自己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遭遇下岗潮,但因为刻苦读书,而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从此走向学术研究与高校教育之路。对没有家庭背景与良好的本科学校背景支持的年轻人而言,读书深造,提升学历,依然是一条充满艰辛却又能带来丰厚回报的道路。

  每个人的成长起点不同,目标也不必一致,每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却可以有相似的奋斗精神与前进意志。不论是面对重重困境的二本学生,还是身居相对就业与发展优势环境里的名校学生,都没必要和他人比较,找准自己的优势,明确清晰的定位,扬长避短,积极进取,都能在各自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关键词:二本学生,读书,命运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