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影响力、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因而也是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在童年心灵深处能留下温馨而美好记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大年。盼望过年,日子仿佛进入倒计时状态。为了那难得的美食?为了那除夕夜反复试穿而大年初一早早穿上的新衣?为了那供桌庄严香火缭绕的祖先祭拜?……是,又不仅于此。一天,又一天,静听大年渐近的脚步。
非遗闹新春!“15后”萌娃捏面人传承年味。图为小朋友认真地制作大红灯笼部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春旭 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记得爆竹的燃放在春节的整个时间流里,除夕是一高潮,初一清晨是又一高潮。似乎各家还有一个潜在的比赛,比比谁家放得多,谁家放得响。一人早起,一家早起,不只预示着全年的生机与祥瑞,而且有着让供奉在案的祖先检阅之意。爆竹把内在的祝祷祈愿演化为蹦响在天地间的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里似乎让春节生出年味的形式总是那么几种,无论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全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到长辈家拜年,穿新衣、扫阳尘、放鞭炮……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物质再丰富似乎不能使人满足,至于看春晚、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也无法拾回曾经的那份乐趣。有些人说,现在的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这并不是今天老百姓不再重视过年,而是传统的过年方式渐渐不适合新时代的文化传播需要,导致年的载体的缺失。要找回儿时的年味需找到新的载体,不拘一格,在网络时代、在我们步入小康的时代继续过大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河间刻瓷。长城新媒体记者 高航 摄
又一年春节将至。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2020“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展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引导民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北京市32个公园共推出庙会休闲娱乐、传统文化展演、游园赏景赏花、冰雪项目体验四大类87项精品年味活动,陪伴市民过“京味儿”春节。湖南省内156家博物馆、纪念馆将推出330余场展览,为群众提供一场丰盛的“新春文博大餐”……这些新形式、新内容就是对春节文化的不断丰富和提升。
其实,春节文化的本质,并非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吃吃喝喝、热热闹闹,而是深深蕴含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的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祝福,是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亲情、重人伦、重礼仪、重和谐的精神和文化特征。春节的文化内涵,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年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基础,也是年文化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具有永恒魅力的源泉所在。
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发展。无论时代怎样变,春节传统的节日内核并无根本改变。既赓续千百年的文化,又绽放新时代的文华;既以文化的品质来提升人们春节生活的品位,又以文化的崇尚来引领人们假日生活的情趣。只要我们仍然将春节视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承载着人们特殊的情感,这份文化便会不断绵延下去。不同的时代元素,并不会模糊春节的文化含义,只会让这一文化更加丰富多元、韵味无穷。(边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