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语言表达能力,往轻了说是个人的小事,往大了说是文化的大事。正因如此,调查研究国人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紧要、重要而又严肃的课题。就此次媒体调查结果看,其虽然不能全然反映目前国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但一定程度上可看作一种趋势的折射。高达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等结果,是一个侧面警示,值得高度重视和反思。
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语言贫乏是一个思维惰性的问题,认为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去表达,自觉积累和运用的人,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人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跟互联网时代的氛围和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系。调查显示,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7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应该说,后者抓住了目前青年人语言表达匮乏问题的主要矛盾。
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后天日常的积累和训练,缺乏积累、思考与实践,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低下等也就不难理解。年轻人把精力都投放在网络,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家对网络语言可谓是张口就来,却很少倾听别人的说话技巧。网络语言表达虽然很多时候具有简洁明快等特点,却无意间丢掉了对传统优秀和现实文化的磨合,出现表达能力“断档”现象。
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表达能力下降也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时下,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少于交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面邻居不相识;见到亲戚不会称呼;人们见面匆匆微笑了之等,都是一种折射。这种情况,是随着城市化的出现而出现的,只不过网络加速显现了这些问题。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目前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语言表达日益匮乏”的问题,沉溺网络化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显性原因,需要针对这一现象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不该把锅全部甩给网络发展。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不轻易遮蔽这一问题的全面研究和探查,才能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不出现偏差,更快速有效地全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