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种现象值得注意:在一些场合,诸如“新时代中年危机”“婚姻新常态”“情感经济供给侧”等词语词组不时出现,看起来“很高明”,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大多是胡乱套概念,博眼球。
一味博眼球、吸引注意力本就为公众诟病,胡乱套用政治概念,更是一种不严肃的行为。“新时代”是个科学严谨的政治概念。“枸杞”“保温杯”“中年男人”等所谓“中年危机”又岂能与之混作一谈?“新常态”主要是指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客观状态,与婚姻家庭何关?所谓“情感经济供给侧”等,更是牵强附会,令人不知所云。
政治概念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随意往里面装,否则会严重折损政治概念的严肃性,造成认识上的混淆,甚至消解政策的权威,影响政策推进的效能。严肃的政治概念被滥用,既是因为一些人理解发生偏差,没有搞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排除少数人为了自显高明,耍小聪明,或是为了蹭热点、引起注意,慌不择路。问题是,滥用政治概念,上与政策方针不符,下与改善民生无益,不论出发点如何,都是不恰当的行为。
天地万物各有其道,新词旧说各有其指。政治概念是一种特指,一种专属概念,尊重其严肃性、排他性,是明晰政策、凝心聚力的内在要求。随意套用,甚至娱乐化、搞怪式滥用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此我们理应明确反对、善意提醒、督促改正、以防蔓延。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尊重政治概念的严肃性,有助于推动改革发展,且并不折损其他领域表达的丰富性。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具有与时俱进的无穷张力。人到中年的焦虑、就业创业的心态、情感婚姻的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完全可以有更贴切、更动人、更多元的组织、梳理和概括,不必处处都往政治概念上生拉硬套。那样做既不严谨,也会有“千事一面”、活力不足的单调感,无形中损害语言文字乃至社会面貌的丰富性。(李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