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激扬河北

守护绿水青山,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4-08-15 09:57:46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曾经的废弃养殖池塘,如今成了“鸟类天堂”。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含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南大港文旅局供图

  作为河北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正述说着生态之变。将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禁止开发区域;种植盐地碱蓬等植被恢复生态,通过人工改造,修复出适合鸟类生存的深水区、浅滩区、光滩、滩面等;安装声呐系统,收录鸟的叫声,安装多个高清摄像头,由AI自动比对飞过监控探头的鸟类数量和品种;365天24小时巡护,清理水面垃圾,对重点区域拍照……据观测记录,南大港湿地迁徙候鸟数量已由2019年的2万只增加到2023年的10万多只。南大港湿地绿色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而这不仅折射出修复监测保护措施的久久为功,也为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提供有益启示,映射全省生态变化之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河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0%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连续四年为零;2023年,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38.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7.6%;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78处,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全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焕然一新的白洋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好生态不只体现在数据的变化。如今,漫步燕赵大地,天蓝水清,树绿景美,一份份“绿色福利”触手可及。沿着滹沱河畔,自行车爱好者们快乐骑行,品味古城烟火,参访革命圣地;泛舟白洋淀上,水草葳蕤、淀阔水清、万鸟齐翔,尘封的记忆又鲜活了;走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树龄、树种的树木共生,乔灌草等植物高低错落,周边区域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等产业有序发展……

  此外,钢厂变景区,风电、水电、光伏等建设进一步提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工具走上街头,每年春季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水电、光盘行动等绿色生活方式融入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变化令人欣喜,也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令人陶醉,但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生态支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关键词:全国生态日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