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评论员 芦静
农村电商已实现对全国832个贫困县全覆盖,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规模较2014年扩大了8.4倍……中国农村电商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一个平台、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近年来,从“快递下乡”再到通过直播带货把农特产品销往全国,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插上“电商的翅膀”,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的背后,是中国电商的飞速发展与创新,涌动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玩起直播的农民“网红”。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电商是新兴业态,通过电视、视频、社交、粉丝经济、新技术等元素充分结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在全国许多贫困地区,电商通过直连原产地“最初一公里”和消费端“最后一公里”,既帮助农户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也方便了消费者,为脱贫奔小康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众多电商纷纷为滞销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解决供需难题,党政干部变身主播吆喝带货,农民将田间、大棚、渔船变身直播间,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吃遍天下,一系列电商助农的新尝试对保障供应、平抑物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打理网店。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当然,电商对农产品、农民、农业、农村的赋能,既与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努力息息相关,更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精准扶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6月,财务部、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优先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结合先建后补、购买服务、直接补助等支持方式,合理加快资金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电商大有可为,但要朝着更加规范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让“养在深山人不识”的农副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多,就必须精准畅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法律、行政监管之上形成一整套社会制约机制,把好农产品安全关、质量关,也防范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切实保障农村电商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
让电商产业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银山”,说到底,关键在人,难在持续稳定。这也给那些下乡支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带动大批农户走上农村电商创业致富之路,除了为乡村带来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之外,还需要化解群众本领恐慌。就直播带货而言,大到农产品供需平衡、供给质量,小到如何与“网红”连麦、怎样与网友互动、什么时间段开播,都需要在“深”和“实”上下功夫。
全面小康路上,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县域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补齐发展短板、激活致富潜能,需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