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练好消费内功,与疫情影响对冲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广言
2020-02-27 14:39:08 
分享:

  抗击疫情的同时,中央和地方都在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目前,从中央到部委接连释放信号,将扩大消费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如工信部25日发布指导意见,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第一动力,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消费还肩负着保持经济增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经济保障的“特殊使命”,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形势变化,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尽可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乃当务之急。

  疫情之下,消费领域“危”中有“机”。从结构上看,旅游、餐饮、住宿、文娱等消费受影响较大;从品种来看,汽车、家电、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受影响较大;从业态来看,大型购物中心、沿街商铺受影响较大;从模式来看,线下消费受影响较大。“机”在哪?线上消费逆势上扬。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其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消费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消费、稳定经济和人心的重要力量。

  战“疫”仍未结束,“疫情快点过去,我要报复性消费”之类的呼声不绝于耳。疫情过去之后,非理性的报复性消费会不会出现“井喷”,尚难预料,但可以预见的是,公众心理受压抑后的补偿性消费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在这个节骨眼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精准定策、高效施策,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增长,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更迫切。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协同优化。

  供给侧而言,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尤其活跃。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居民减少户外采买活动,转为线上采购,电商平台借助渠道优势积极平衡供需;另一方面,“宅经济”勃兴,数字经济消费需求骤增,线上协同办公、远程诊疗、网络教育、文娱产业等迎来爆发式增长。从供给侧着力,在保持传统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兴消费领域。不断完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智慧医疗、在线教育、健康产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需求侧而言,居民消费受阻,除了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某种程度上还与收入水平有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当下要做的,就是要推动有序复工复产,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保障劳动者收入,让居民有钱可花。长远要考虑的,就是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可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充分利用财税等政策工具,有效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要有所准备、合理应对,有效纾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力、破坏力。对此,既要“强刺激”,在较短时间内让消费有所升温,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还要“长刺激”,全盘考虑、从长计议,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广言)

关键词:消费,疫情,经济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