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从医生深夜“电话骚扰”患者说起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罗志华
2019-08-22 09:50:35 
分享:

  据报道,近日,重庆市民余先生身患急症却不以为意,幸得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内科两位医生深夜“电话骚扰”,才及时挽回了生命。报道中,余先生感觉“无大碍”,认为“拖得起”,没必要深更半夜地折腾,至少要等天亮再说。但医生认为他病情凶险,一刻都不能耽搁,今夜就得手术。双方在电话里展开“拉锯战”。由于医生“骚扰”不断,才将余先生劝回医院,化解了险情。

  当前,看病成为“一锤子买卖”,离开诊室后,医生患者两不相识,是常见现象。患者选择医院随意性强,扎堆看病还比较普遍,医生在诊室里一坐就是半天,连起身喝水的机会都很少,想要关照前面的患者,都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急诊科医生的时间更为宝贵,假如这两位医生没有替患者着想和尊重生命的高度责任心,恐怕很难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余先生的凶险病情。

  这两天,一首医生版说唱神曲《我是医生不是神》走红网络,展现了医生们真实的喜怒哀乐。其实,这两位医生深夜拨打“骚扰电话”时的处境,在这首歌中也能得到反映。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仍然充满了纠葛乃至风险。

  越替患者作决定,医生面临的风险往往也越大。但医疗本就充满了风险,很多时候,无论怎么选择,都必须面临风险,甚至面临成功和失败概率各占一半的窘境,倘若患者不理解,一旦出现失误,就认为责任在医生,医生就更加不敢为患者拿主意。所幸余先生手术顺利,这件事才有相对完美的结局,倘若余先生当晚被医生劝去做手术,偏偏手术又出现意外,此事将如何发展,谁也难以预料。从这个角度看,这两位医生劝患者连夜做手术,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这更加显出两位医生的不易。

  理解和包容,是最好的支持,也是最好的礼物。今年的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不妨以此为契机,将理解和包容作为礼物,送给包括这两位医生在内的所有医生,并在今后的医患互动过程中,用更多理解和包容为医生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使他们更加敢于替患者作出决定,用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来回馈患者。

  当然,这起事件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像余先生这样,只要感觉尚好,就对疾病毫不在乎,是很多人的共同性格。不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直到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时才重视疾病,这时候往往悔之晚矣。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不仅害了患者自己,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负担。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让更多人既有意识也有能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方能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此外,像余先生这种情况,医改最希望看到的是,家庭医生早就对他的病情有所掌握,而不是突然出现“今夜就得手术”的险情。另外,规劝余先生今夜就做手术,若由与他更为熟悉的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来完成,不仅更加合理,而且也更可靠。(罗志华)

关键词:医生,电话骚扰,患者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