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4月22日报道,日本长崎大学提出:原则上不会聘请吸烟的教授或教师。这是日本第一次有公立大学宣布这样的举措。在日本,吸烟难以找到工作其实可能会蔚然成风,没准以后吸烟者将不会有工作机会。
对电子烟也要说“不”。
与过去的吸烟罚款、提高香烟价格和税率、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控烟政策和举措相比,日本现在的吸烟求职难应当是控烟的2.0版,也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而且,日本这样的举措不止是大学,很多企业都将实施。4月18日,东京都医师会、日本防癌协会以及总公司位于东京的23家企业和团体等,共同举行了“推行禁烟企业联合体”的设立仪式。
这些企业的主旨之一就是,减少吸烟的员工,甚至不雇用吸烟者。其中一家大型汽车用品商称,将采取措施,使超过30%的职员吸烟率按每年5%的速度降低。而日本一家保险公司已经表示,将从明年4月起,聘用应届毕业生时,把不吸烟的人作为聘用对象,吸烟者排除在外。
或许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吸烟者难以找到工作可能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至少在日本可能会是这样。
涉事教师就课堂吸烟公开道歉。(图文无关)
也许,有人会认为,不招收和雇用吸烟者是一种工作歧视,在现代社会不应当有立足之地,就像现代企业和单位要一视同仁地招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一样。实际上,不招收吸烟者与不招收艾滋病患者并非一回事,也不涉及职业歧视。
从理论上和科学上看,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一起吃饭等,并没有传染性,只要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就可以成为企业员工。当然,也有个别单位会以各种理由来禁止招收HIV感染者,这当然是一种或明或暗的歧视。
从表面上看,吸烟比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程度轻多了,甚至根本就不能算是患病,更不具有传染性,但实际上,由于吸烟具有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多次危害,吸烟者会将烟害施加于无辜的同事,甚至家人和朋友。
一手烟是指吸烟者直接从香烟中吸入的烟雾。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香烟的烟雾分为主流烟与支流烟两种,从香烟过滤嘴端吸出的烟雾就是主流烟,吸入的主流烟即为一手烟,吸烟者本人受到的伤害最大。
二手烟是由卷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以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这种烟雾会让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和家庭环境中的亲人受到毒害,二手烟中包含焦油、氨、尼古丁、悬浮微粒、PM2.5、钋-210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及数10种致癌物质,因而成为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同事和亲朋好友实际上是被动和强迫吸进这种二手烟的,这就不只是有违“己不欲不施于人”的伦理,也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日积月累,后果会更严重。
此外,吸烟还会形成三手烟,是烟草燃烧过程散发出的烟雾附着在衣服、头发、工作场所、桌椅、家具、汽车车厢等内的残留物。即便是在1个月以后,三手烟仍会影响工作场所和家庭中其他人的健康,如果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长期留存积累,也可能诱发包括吸烟者在内的其他人的多种疾病,甚至癌症。
深圳“控烟令”将升级,电子烟拟纳入控烟范围。(图文无关)
对于这种危及他人的行为,当然需要禁止,不招收吸烟者作为雇员,也是一种可以认可的规则。单位和雇主不招收吸烟者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不吸烟者的健康,无论是从多数人的健康着想,还是对健康和医疗成本的节约,都可以考虑这么做。对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来看,受烟草毒害影响,他们患病的几率、时间和严重程度都比不吸烟者高得多,最明显的就是患肺癌和呼吸系统疾病,因而雇主未来要付出的医疗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从这个角度出发,雇主当然有权选择不吸烟者成为雇员。
对于吸烟者而言,在工作权和吸烟面前,就只能是,要么弃烟而得到工作,要么弃工作而吸烟。让吸烟者在工作和吸烟之间选择还隐含着用人单位和雇主对员工的考察,当一个人连烟草的诱惑都拒绝不了时,也可能构成了这个人的短板和缺点,雇主不雇用这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尽管这是次要理由。
以职业和工作受影响来控烟,显然比公共场所、室内禁烟和提高烟草价格有效得多,中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不妨学学这一招,没准,会有效而迅速地减少中国的吸烟人口。中国与烟草相关的数量已经在世界上有7个第一,烟草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烟叶收购量世界第一、卷烟产量世界第一、卷烟消费量世界第一、烟草利税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世界第一,哪怕是通过雇工只雇不吸烟者,也有可能让中国快一些甩掉上述7种不太光彩的帽子,至少可以让吸烟人数不再高居世界榜首,慢慢地,也会减少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