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垃圾异地处理,须警惕转移外倒黑色产业链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常金沙
2018-10-29 09:40:35 
分享:

  日前,一则浙江嘉兴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申请跨省转移1万吨垃圾焚烧飞灰固化物,至四川省叙永县处理的消息引发关注。10月26日,当地环保局就此事向澎湃新闻解释称,因浙江省内和周边找不到处理的地方,处理能力已饱和,企业的申请是无奈之举。(10月27日澎湃新闻)

  这则新闻迅速在四川那边炸开了锅,多数网友表示坚决反对,有的则建议把焚灰运到沙漠里去。不难推知,随着垃圾外倒事件的不断发生,四川网友的这种环境焦虑,也会在更多的地方弥漫开来。而大量垃圾外倒案例,正一再证明着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

  此次嘉兴向四川申请转移垃圾一事,仍在审核中。不管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嘉兴这万吨待运垃圾和此后持续产生的新垃圾,终将找到去处。要么被化整为零,就地偷偷处理掉;要么另选它地外倒。合法渠道通不过,就走非法渠道。

  “就地处理”有一种模式,在有些地方,污染企业只要买通了当地村干部、村民,垃圾便不愁没处去,就连当地环保部门也会“理直气壮”地支持倾倒。今年4月,央视曝光了山西三维集团污染事件,洪洞县环保局副局长王新森的一句“活该”成为官员又一著名“雷语”。以其诡辩的逻辑:村里跟企业签了协议,拿了人家的钱,就“活该”被污染。

  更诡异的是,在一些“穷怕了”的地方眼里,跨省污染企业和垃圾,几乎成其“摇钱树”,其可怕的理念是“宁可毒死,也不要穷死。”企业甚至只需拿出很少的利润,即可让当地村民心甘情愿地“饮鸩止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通过暗道的“跨省转移”,则早已不是新闻。作为最早进入垃圾处理能力饱和期的城市之一的上海,早在2016年就因接连发生垃圾外倒事件被推置舆论中心。2017年,江苏、浙江等地一些船舶利用长江航道,将近7千吨垃圾以安徽省部分地方制造砖瓦需要生产原料为名,非法转运至安徽境内倾倒,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调查发现,在其背后,是一些不法私营保洁单位和货运企业,利用垃圾产地与外地的价格差,违规将垃圾运出并从中获利,由此催生了黑色产业链。

  越来越多的“偷倒垃圾”事件的背后,是垃圾围城的现实。据《中国建设报》2014年8月18日报道,中国大陆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城市垃圾占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与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一样,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或许迟早都要进入饱和期。即便是那些经济暂时欠发达的省份,也会迎来尴尬的这一天。人们的担心或许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地方的垃圾处理能力进入饱和期,垃圾跨地转移外倒的黑色产业链,也随之越结越多,越结越长,威胁生态整体承载力,并形成积重难返的新环境问题。当更大范围的处理能力进入饱和期,我们真的要把觊觎的目光投向沙漠?

  破解“垃圾围城”之困,需要寻求治理手段的创新与突破。一方面,要依照《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严惩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对于那些垃圾外倒的黑色产业链,必须重拳打击。另一方面,应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此外,要加速推进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实现垃圾的综合利用,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常金沙)

关键词:垃圾处理能力,环保,黑色产业链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