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不仅要有“笔杆子”更要有“泥腿子”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华智超
2018-09-29 18:10:00 
分享:

  据“半月谈”报道,西部一个仅有35名干部的业务单位,有8人专门负责撰写各类工作材料。其中一名干部坦言,有时候一天就要出一份材料,重压之下,自己很难到基层实地调研,写材料往往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这是一个极端个例,但也反映了一种现实问题。为了能向上级机关充分展示自身的工作成绩,基层单位在撰写材料上下大功夫、大力气。有的原本1页纸就能说清楚的事,被扩充到了6页。有的材料中的一个字,几个人讨论了半个多小时。还有一个问题,各地上报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具体措施却基本看不到。

  工作材料不同于一般文章,重视材料写作本无可厚非。但是,工作材料,重在“工作”。材料“虚功”多、干货少,甚至形成“材料八股”,只见材料、不见工作,这就走偏了。

  中央大力要求改进文风日久,但“材料出政绩”的思维依然顽固,背后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工作材料的撰写过程,是对工作进行总结思考的过程。工作材料应该是反映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可是在“材料出政绩”的影响下,一些单位不重视到基层去实地调研,写材料时往往是从各部门要来基础材料进行二次加工,把精力集中在“润色修饰”上,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材料出政绩”在基层层出不穷,也与有些上级机关领导作风不扎实有关系。有的领导干部很少深入一线调研,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来推进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工作材料中的形式主义之风。另外,有些上级部门急功近利,工作刚刚开展不久,就催着下级汇报进展,这种脱离实际的要求也会导致下级为了应付检查,在工作材料上下虚功。

  把大量精力都放在写工作材料上,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压缩了到一线调查研究的精力,最终会导致决策脱离实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好的工作材料应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改革进入攻坚期,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在务实戒虚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份经过认真调研、思考总结的好材料,能在推进工作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写出好材料,就要戒掉花在写材料上的虚功,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中多下功夫,用过硬的工作作风改进文风,创造出人民满意的实绩。

  必须坚决反对“材料出政绩”的不良作风。不仅要有会写材料的“笔杆子”,更要有能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泥腿子”。(华智超)

关键词:工作材料,政绩,作风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