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个好东西,但并非人人都有。
早上赖床的“懒癌”人群比比皆是,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不在少数、健身减肥的Flag(网络流行语,意指“目标”)大旗在半道倒下一片接一片,众多拖延症患者正在“病入膏肓”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不少大学生有自己的对策,比如,花钱买“自律”。
随着知识付费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各种各样的打卡群、线上训练营等来约束自己。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交智商税的行为,起到的只是外在的激励作用,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在新鲜劲过去以后,重新回到“葛优躺”的状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与其说买的是一种服务,不如说买的是一种学习的氛围。
有一句话,叫“你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水平”。虽然媒体报道中,偶有学校实行了根据学生的意愿来选择宿舍的政策,但是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是随机分配的,这就导致很大部分的宿舍时间,都不是我们自如选择的。虽然宿舍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但走出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打卡群,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对于身边找不到同样爱好的同学来说,互联网无疑拓展了我们的交际范围,方便找到这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小伙伴。也许有人会说,互联网太大,浑水摸鱼的人很多,搞不好还被抱着割韭菜目的人忽悠。因此,当我们挑选这些打卡群或者学习群时,不要看这些人的口号是什么,而是看这些人分别都产出了什么成果。
事实上,这些打卡群等并不局限于学习这个主题,也有理财、关心家人等项目。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心态下,各种各样的诱惑特别多,做出一点成绩的人就十分难得。
想到就去做,避免人生留遗憾,关心家人是如此,成长也是如此。就像蔡康永说的“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在缺乏自制力或者身边缺乏志同道合小伙伴的情况下,不妨将网络社区打卡作为一个扩大交友范围、提升视野的渠道。但如同扶贫一样,不要总指望着别人输血,而是要自己主动造血。指望着群主或者其他小伙伴打鸡血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更差的情况可能是一群人在群里幻想着登上人生巅峰,聊天打的火热,但实际并没有迈出行动的步伐。所以,花钱在互联网打卡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避免“表演型人格”,这样才能让工具和社群真正为我所用。(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