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任何证明材料、填写虚构信息,甚至想买“游戏皮肤”,这些举动能通过众筹平台发布并筹款吗?记者实测后发现:能!几个月以来,多起骗捐事件见诸媒体,涉及“轻松筹”、“水滴筹”两大网络筹款平台。面对这些事件,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爱心被“透支”,并质疑平台方的审核程序。对此,轻松筹、水滴筹方面表示,未来将加强审核程序,拿出整改措施,对虚构求助信息的用户拉黑处理。(8月1日《成都商报》)
夫妻有房有车有店仍众筹25万救女。
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轻松筹”、“水滴筹”这两大网络筹款平台发生的诈捐和骗捐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从16年的“罗一笑事件”到今年的“小凤雅事件”再到最近的“南宁女生事件”,这类事件每一次出现,都是在消解公众的善良,刺痛公众的心,所共同指向的则是,相关网络筹款平台审核不严的现实问题。而这种审核不严,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信任的消解,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撕裂,真正刺痛着我们的社会,毕竟纸里包不住火。
原以为经历过这么多诈捐和骗捐事件,面对舆论的群情激奋和强烈要求,相关平台方面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及时弥补平台漏洞,强化审核,还公众一个安全、放心和安心的慈善筹款平台。可是现实往往没有想象那么美好,媒体用实证的调查,捅破了这一所谓美好的窗户纸,甚至还刷新了公众的三观。
经过之前的历练,本以为相关平台即使没有完全整改到位,但最起码一些基本的防骗和防诈审核应该能做到位,这也并不难。可现实是,“空口无凭”就能众筹,不需要任何证明,而且,虚假信息还是能够大行其肆,甚至在平台还没有通过审核的筹款要求,就可以顺利筹款了,那这“未审核”的意义何在呢?只是一个现实摆设?
无疑,这样的现实状态,对诈捐和骗捐事件,很难有实质性的现实防范。如此,便是对诈捐与骗捐事件的一种实际纵容,欺骗的是善良的人,是公益,还有我们的社会。如此情况,已经很明显说明,相关网络筹款平台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其审核机制有多“水”,其对公众的伤害就有多“深”。
面对媒体这样的呈现,平台也谈到了所谓的“难处”。他们认为,身份证明及诊断证明等材料,在实际开具过程中可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周期,而大病患者的救助往往是在跟时间赛跑,出于最大限度帮助大病患者的初衷,平台采取筹款、审核并行的方式提高筹款效率。
这样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其的践行正确,这些诉求完全可以通过更有效及时的证明方法来解决,而不是在还没有得到任何确认的情况下就给予通过。至于有效及时的证明方法,正如他们自己最新提的建议,加强与医院的直接沟通,通过向医院直接求证或实地了解,验证相关病例的真实性;加强材料审核力度,例如通过增加视频验证环节,并联合警方坚决打击购买假病历行为等。这些都是好方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早点如此践行?
两大平台还是进行了有力的表态,比如未来将加强审核程序,拿出整改措施。可是,如果有心可以注意到,这几年每次被舆论质疑时,这两大平台都会给予“加强审核”的所谓回应,可时到今日,还是停留在“空口无凭”就能众筹的现实情况,这不禁让人疑问,“加强审核”何时为真?又何时能真正成真?恐怕这些平台需要好好拷问一下自身。当然,相关监管部门与公众舆论的相应倒逼,也不能停息,否则,怕是会一直停留在“加强审核”的空中楼阁里了。(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