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无论是在住宿、课程安排以及其他活动方面都优于国内学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豪华的留学生公寓。以往公众认为留学生花的钱多享受好的待遇无可厚非,但是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公众逐渐发现留学生所花的学费、住宿费大都来自于纳税人,大家就无法淡定了,以至于不少人质问:花钱买留学生是为什么?
即便留学生花的是中国纳税人的银子,容忍度极高的国人对于自己得不到的福利待遇一向不争不夺。只是这几年留学生规模扩大之后,其住宿、生活与国内学生发生了一些冲突,以至于侵犯了现有国内学生的利益。比如,2017年上海某政法学院、2018年无锡某职业学院都爆发了关于“给留学生腾宿舍”的事件,武汉某大学还出现了留学生专用充电桩的风波……这些洋学生在高校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现象引起国内学生和公众的不满,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自从1949年毛主席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破了晚清以来“一等洋人、二等官”的社会等级制度以来,为何今天洋学生依然要高国内学生一等?
不少人认为留学生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的原因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还有人认为是“物质上站起来了,心理和文化上没有站起来”……
本人倒不觉得是因为高校普遍赋予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文化上没有站起来”,毕竟这些留学生大都来自于亚非等落后地区,无论是文化、经济上和国内相差甚远,虽然现在高校在文化和学术上不怎么自信,但也不至于对来自于落后地区的留学生“谄媚”。
个中原因更多的或许是高校行政化的结果。留学生规模扩大的决定来自于国家层面,高校只是作为“行政单位”执行决定而已。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如何迅速、简单的落实任务则是高校行政化之后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高校通过给予留学生超越国内学生的待遇来展示其高质量的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是可以理解的。
当高校资源有限,需要在国内学生和留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分配的时候,高度行政化的大学更加倾向于对他们权力有制约的留学生群体。历来在我们的历史中,外交无小事,事关留学生群体的福利待遇,高校官员是一点都不敢侵犯的,否则乌纱不保。至于大学追求的人文精神,在高度行政化的情况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而国内学生的权利和待遇则对高校官员的乌纱帽没有什么影响,以无锡某职业学院为例,在“动员”国内学生搬迁到较差宿舍的时候,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在我们批评洋学生占用国家资源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候,从道德的角度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高校行政权力只会向能够制约它的那一方低头。这需要改变高校行政化中权力为本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