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晋中榆次大学城发生“出租车围堵顺风车”事件,一名大学生约了滴滴顺风车欲前往机场,被在场几辆出租车围堵阻拦,多名出租车司机与大学生发生纠纷。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就此发布通报称,被围堵车辆在滴滴平台注册,该平台未在太原市、晋中市依法取得运营许可,属非法运营;出租汽车驾驶员发现违法运营的网约车,应当及时向晋中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举报,不得采取过激行为,擅自围堵、拦截。
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的通报,直接将被围堵车辆及其注册的平台定性为“非法运营”,同时对出租车围堵、拦截顺风车的行为轻描淡写,仅要求出租车司机发现违法运营网约车后“不得采取过激行为”,但对这次出租车司机采取的“过激行为”,似乎并不打算依法予以追究。当地交通部门对传统出租车和对顺风车及其注册平台的态度差别,可以说再明显不过了。
这种态度上的明显差别,甚至影响了当地交通部门对有关概念的准确把握。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并规范其发展。顺风车尽管也在相关平台注册,但与网约车是不同性质的出行方式,“顺风车”和“网约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在顺风车和网约车发达的地方几乎是一个常识,然而晋中市交通部门的通报却将两者混为一谈。另外,滴滴平台称已在太原市取得运营许可,涉事顺风车前往晋中运营并非“非法运营”(晋中市交通部门通报也承认,“太原网约车只要起讫点一端在太原,可以在晋中营运”)。
交通部门对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上述态度,可谓当地网约车市场发展滞后的直接写照。在一些地方交通部门看来,传统出租车行业无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终究都是“亲儿子”,网约车无论在技术、管理和发展方向上有多大的优势,终究都是“外来户”,两者亲疏之别是不能改变的。基于此,一些地方一方面极力维持传统的出租车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以维护传统出租车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司机)的利益,另一方面为网约车行业设置了极高的进入门槛,对网约车平台、车辆和司机施以各种严苛限制,以至于在有的城市,如果严格按照设定的标准,几乎就没有网约车平台、车辆和司机能够合法进入市场,网约车行业发展将无从谈起。
晋中榆次大学城“出租车围堵顺风车”事件曝光后,大学城周边长期存在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以及当地出租车不打表、拒载、宰客等现象,也被媒体集中报道而备受舆论关注。多名大学生和市民介绍,当地出租车不打表、议价拼车已成为惯例,“不是不想坐出租车,实在太贵了,就算打网约车,也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坐车,网约车司机都怕被出租车围堵”,出租车司机围堵顺风车、网约车,强令乘客改乘出租车之事屡有发生。针对出租车行业存在的欺行霸市、强迫交易行为,当地交通部门未能严格监管执法,这次对出租车非法围堵、拦截顺风车并未依法处理,而是不动声色轻轻放下。这很可能形成负面的管理和执法导向,进一步强化出租车以过激方式自行“执法”的底气。
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两者的问题都能依法依规得到合理解决,市民的出行需求才能得到最大化满足。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最需要做的,是为两者创造一个积极活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最需要避免的是为其中一方“拉偏架”。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地方如果连网约车都发展不起来,本身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了么?(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