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如何看待大学课堂上的“无名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昱辰
2018-06-13 09:12:26 
分享:

  前几天,我们课堂上讨论了大学“无名氏”现象,学生在大学中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作为“无名氏”寂寂无闻。

  进入大学前,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性,他们以耳提面命的老师、形影不离的家长为寻常。乍到大学,面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他们无所适从。学习上无人指导,社交和生活也全靠自己,如果找不到明确的目标或精神支撑,学生难免心生困惑,感到迷惘。

  大学教师作为长辈和权威,是最理所当然的对象,一旦学生无法从教师处获得预期的承认,就会产生心理落差,焦虑和迷惘也进一步加深。说到底,“无名氏”成为问题,更多地牵涉学生心理层面,在我看来,好的大学教师,是不会教出“无名氏”学生的。

  好的教师就像是一座高山,山本身固然吸引人,但登山者更想要的是通过攀登,看到山顶的景色。接近教师不应是学习目的。通过教师,窥得其所在学科或领域的魅力,进而产生兴趣,想要在学术道路上探索下去,才是作为学生所需要的。

  “无名氏”的焦虑与迷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明确目标。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自然而然会树立起学习目标,心里的空虚和迷惘会大大减少,不会想要通过获得教师表面上关注,寻求慰藉;不会囿于自己的小世界,纠结“有名”或“无名”的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教师在学术上倾囊以授,在品格上身正行端,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潜心于学术,提高品德素养。至于记住学生名字、对学生展露关心爱护的姿态,都只是表层,不是教育的目标。作为成年人,学生不应该为得不到关注而沮丧焦虑。内心的强大和坚定,才是“无名氏”学生所需要的。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现象使我联想到社会,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其实也是寂寂无闻、无人问津的“无名氏”。一些人不甘于“无名”,急于获得社会认可或关注,而自身又没有太多“干货”,便想走捷径,通过一些夸张、荒诞甚至越轨的行为,借由网络渠道迅速传播,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谋取所谓“名声”或利益,互联网上的一些乱象便由此产生。

  化解校园“无名氏”的焦虑,光有好教师还不够,学生的自身素养也很重要。不是说要所有学生都去接近教师,拼命给教师留下印象,而是指学生的态度。如果学生自己不愿意主动学习,不能够主动思考,无法摆脱浮躁,沉潜下来,空有好教师,“无名氏”学生依旧会存在。(刘昱辰)

关键词:大学课堂,无名氏,利益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