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一位爸爸向记者透露:“儿子这两天拼命找难题,直奔老师办公室蹭空调。”然而,蹭一时空调,却缓解不了孩子们一天的炎热。日前就有一名绍兴小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形容他的教室“如果你认为最热的地方是非洲,那你就错了!我告诉你吧,最热的地方是我们的教室”。(5月19日《钱江晚报》)
夏日炎炎,“无空调可吹”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夸张的“教室比非洲热”,只不过是孩子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手段。为了“清凉一下”,学生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蹭空调”;可是,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教室装空调”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天真、稚嫩的孩子们,比成年人更需要被关心和呵护。当成年人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与舒适的时候,孩子们“教室装空调”的正当诉求不容忽略与漠视。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吹空调并非一种“非分之想”,而是一种应得的权利。尊重与回应“教室装空调”的利益诉求,也是对孩子们权利与尊严的呵护。
“人应该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坚强”,这是每一代人都需要经历的精神成长,也是一个民族焕发青春活力的心路历程。虽然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砺孩子们的意志,我们却不能让他们“为了吃苦而吃苦”;即使要帮助孩子们塑造一个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承受“无空调可吹”带来的双重痛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只是家庭层面的价值追求,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更加舒适、更加体面,需要更多的“制度补血”与人文关怀。(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