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胡印斌
2018-05-18 16:02:52 
分享:

  4月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多金句。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这些话语,每一句都入脑入心、耐人寻味。话语的背后,有着深邃的思索、精准的指向,令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一以贯之的。

  从踏入社会之初,习近平就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痛心疾首。在陕北,在梁家河,他苦于群众大量砍伐树木烧火做饭,借了路费去四川“取经”,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正定,他主持制订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特别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

  在浙江,习近平提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2018年4月,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的制约,我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高发与环境意识升级共存叠加的时期。

  一方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最近一段时间,央视等中央媒体陆续曝光了一系列污染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不乏市值几十亿的国企、产值上百亿的工业园区,足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难。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高涨,并开始以公益诉讼等正当渠道表达自己的环境诉求,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

  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迅速行动起来,以对历史负责、对后代子孙负责的态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当然,并不是说强调环境就不要发展了,而是说,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既是绿色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此之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必然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共识,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我们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胡印斌)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治国理政,经济发展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