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消灭“坟地产”现象,需要重构墓地供应模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周俊生
2018-04-09 17:17:00 
分享:

  每到清明时节,关于墓地价格过高的新闻就会“准时报到”。有记者查阅多家殡葬企业的财报后发现,这些企业的墓地销售业务多年的利润率都保持在八成左右,远远超过了一直被诟病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出现了坟地单位面积价格高于住房价格的现象。事实上,在目前经济增速减退的大背景下,已经很难找到年收益增长率稳定在八成的行业了。墓地投资,已经成为一个收益最丰盛的行业了,甚至“没有之一”,以至墓地被人们称为“坟地产”。

  墓地成为一个家庭的财产,这话听上去颇为好笑,但事实是最近二三十年里确实出现了一批靠投资坟地而暴富的个人。但是,当坟地出现了投资炒作功能,它必然对正常的墓地需求产生挤压,从而推动墓地价格不断上涨。而且,由于墓地不像一些工业品一样可以通过大量生产满足需求平抑价格,它必然会在投机炒作之下出现快速上涨,从而与逝者争抢土地,并形成恶性循环,供应越紧张价格越高,价格越高供应越紧张。当一个墓地需要普通家庭节衣缩食才能购下的时候,它的功能已经严重扭曲,以至有人慨叹现在都死不起了。如果一位逝者泉下有知的话,他躺在这样的坟地里,应该是不会安心的。

  坟地价格暴涨以至形成“坟地产”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墓地在市场化的路径下出现了投资经营。因此,要让墓地回归到为逝者建立一块安息之地的最终目的,就应该重构坟地的供应模式,也就是说,政府要切实地对墓地供应行使管理手段,不让它成为投机炒作者的“赌博”工具。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已经明确了“房住不炒”的方针,彻底摒弃了将住房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引擎的错误观念,对住房的投机炒作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在住房炒作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后,一年来我国的房价正在向合理价位逐渐回归。政府对墓地的管理更应该明确“墓地是用来安葬逝者的,而不是用来炒作的”这样一个总的基调,逐渐理顺墓地供应秩序。

  现在,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广新型殡葬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城乡居民的响应,有的老人活着的时候就向子女明确不要修墓,而是用海葬、树葬、壁葬等形式回归自然。对于这种移风易俗的新型墓葬形式,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广。而就目前来说,这种新型殡葬模式还很难成为殡葬主流,而民众朴素的“入土为安”的殡葬观念也应该得到尊重,因此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向逝者提供安息之地这个方面。但是,殡葬土地的供应又不可能无限制满足,因此政府需要在殡葬用地上明确,坚决制止豪华墓,不管是平民还是富豪,都只能按规定得到一块墓葬用地,在这方面不能简单化地套用市场化模式。如果有钱人可以多花钱建立豪墓,那么它必然会引起攀比,墓地占用过多土地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在对墓地进行规划建设后,以后的逝者家属可以在办理殡葬事宜时,由政府部门按逝者户籍所在地选择殡葬模式,对选择新型殡葬模式者可给予奖励,对仍需要墓地者则由政府相关部门分配墓穴,并适当收取工本费。实际上,目前一些乡村已经有这种模式,并且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倒是一些大城市,在这方面反而落后了。在这同时,还有一个补课性的工作必须跟上,由于围绕着墓地的投机炒作已历经多年,大城市周围的墓地基本已经卖空,但其中有不少墓穴目前还是空穴,炒作者等着发“死人财”。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有必要进行摸底清理,对于空穴可以按原价加同期储蓄利率强制赎回,彻底杜绝围绕着墓地出现的炒作风。通过这样的努力,所谓的“坟地产”现象就可以基本绝迹,老百姓“死不起”的情况可以有很大程度改观。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历程,也是政府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坟地产”现象的出现,是政府长期以来疏于管理,特别是滥用市场化的结果,它对民生所造成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现在清明节已过,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却不可以放松,如果继续无所事事,到了明年清明节的时候,再由媒体重复来一遍关于“坟地产”的报道,那就很没意思了。(周俊生)

关键词:坟地产,墓地,投资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