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教育部门减负新规频频出台:
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
然而这些新政并没有得到一片叫好声,除了质疑治标不治本的痼疾外,人们还开始反思减负本身的合理性。
如今,越来越快乐的学校教育,却似乎让家长们越来越“疯癫”了:陪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要做好自我防护;月薪3万撑不过一个暑假,家庭收入一半用来报培训班……人人盼减负,人人又怕减负。
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视觉中国 资料
疯癫般的家长,慈母般的老师
开学第一天,南京市公务员黄颖发了一条朋友圈:“又开学了,但愿母慈子孝的模式一直在线。
”令她“心寒”的是,评论里一片“不可能”“不可能+1”“+10086”,队形整齐。
愈演愈烈的“报班热”,越来越长的补课账单,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感到匪夷所思。
四五年前,湖北武汉的徐女士因为给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辅导班、花费12万元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着急妈妈”。
时至今日,“一周八九节辅导课,每周休息半天”“家庭一半收入给孩子补课”等情况早已席卷全国。
“家长有种病,自己觉得是奋斗,别人觉得是中邪。”
南京一位家长感慨,生孩子前看见这种新闻都觉得“这是疯了吧,等我生了娃云云”,等到置身其中,才发现迟早都会泯然众人。
“大老爷们”上班时间讨论小学孩子的奥数题,另外“半边天”呼朋唤友在微信群里秒杀“原版教材”和性价比最高的打印机,放学后一群爷爷奶奶负责去课外班占座,另一群爸爸妈妈马不停蹄带着娃和外卖奔向教室……
凡此种种已成为目前众多有娃一族十分标准而又波澜不惊的生活常态。
与此同时,“现在的老师太好当了”“现在的学校太会甩锅了”则成为家长们的吐槽金句。
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孩子学习……有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三年级时,孩子一学期才用了不到两个生字本。孩子的拼音、书写掌握得远不如自己当年,期末还得自己打印资料复习。
教育专家认为,细究这样的“金句”,还是要搞明白家长究竟在抱怨什么?
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而是对家庭教育与校内教育的“错位”有意见,对教师的专业教育活动向家长转移,对家庭教育职责的无限放大有意见。
减负令严格地限制了学校老师的能动性。
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不能排名,否则将可能被家长投诉。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四年级的某班,就因一名老教师让孩子写作业被家长告到教委,事后即便全班其他所有家长挽留,该名“负责任”的老教师仍被迫离开原有的教育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