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22
长城网
高永维:创新不惧“冷板凳”但更呼唤“热炕头”
最近一段时间,“非知名学者”韩春雨火了。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刊发的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引起了世界轰动,其提出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在NgAgo诞生之前,韩春雨十年没有发表论文,甘坐“冷板凳”搞科研,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应该说,韩春雨是绝对幸运的,诚如韩春雨所言,“如果换成某些高校,十年不发论文,恐怕早被扫地出门了”,是河北科技大学的用才有方,才最终成就了韩春雨和NgAgo。但是,未必所有的科研人员,都会有韩春雨这般的幸运,甚至很多科研成果因此而胎死腹中。
创新需要有不惧坐“冷板凳”的勇气,科研人员就得有“钻”的精神,就得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这方面韩春雨就是很好的例证。学校分配了130平方米的房子,他嫌远主动申请了离实验室走路5分钟就能到的58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只有几千块的月薪但他也觉着够用。正是这份超脱和淡然,在喧嚣吵闹的社会当中,韩春雨才能够坚守着科研梦,在别人对他十年不发表论文的愕然中,韩春雨才能够延续着科研梦。
但是返回头来说,韩春雨能够把“冷板凳”坐穿,NgAgo技术能够修成正果,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韩春雨毕竟有张“板凳”可坐。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河北科技大学宽容的科研环境,如果不是破例给了只是副教授的韩春雨独立实验室,如果不是学校提供了科研经费的保障,如果严格按照论文考核、职称评判来衡量韩春雨,韩春雨很可能还需要去为生计奔波,我们不能说NgAgo技术不会诞生,但是其诞生的过程肯定要更为艰难。
可惜大多数高校院所,都未必会有河北科技大学这样的“开明”,习惯性地以论文数量、职称高低来衡量人才的创新能力,严格按照这个条条框框来评价人才,像韩春雨这样埋头科研的人才,要么是只能把“冷板凳”坐到底,要么干脆会被“扫地出门”,毕竟能够通过科研成果一鸣惊人的只是少数。否则的话,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下就得做出改变,当科学家不能以“科学家的生活方式”活着,而是要世俗地去“因斗米折腰”,去为着“经费、职称、文章”而奔波,科学家也就迷失了真我,也就不能专心致力于科研。
创新是应该不惧“冷板凳”,也不会因条件恶劣而止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一穷二白,但是我们搞成功了“两弹一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惧“冷板凳”,不意味着不喜欢“热炕头”,如果全社会能够对人才更多一份尊重,如果国家能够打破限制人才发展的壁垒,如果我们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样的“热炕头”上孵化出来的必然会是更多的科研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人才工作作重要批示时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当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得以创新,当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的问题得以解决,当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问题得以扭转,广大科研工作者期盼着的“热炕头”,也就由梦想变成了现实,更多醉心于科研的“韩春雨”,也才能不受羁绊以聪明才智扮靓中国。
-
2016/05/20
长城网
高秋惠:“冷板凳”上出真知
2016年5月16日,《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非知名学者”的世界级科学发现,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
当下,急功近利、金钱至上成为部分人堂而皇之的价值追求,甚至为此不择手段。科研领域,某些所谓“大家”推杯换盏搞调研、弄虚作假做研究;政治领域,部分官员拉帮结派、仕途第一;文化领域,“韩流”肆虐、追星成“疯”,甚至出现“满屏皆女神、遍地是老公”的可笑现状。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韩春雨们”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令人心旷神怡。
“冷板凳”上做学问。在NgAgo技术发表前,韩春雨十年未曾发表过任何重要论文,十年如一日,他摒弃掉了实验室以外的所有杂音。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重头开始,终获成功。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科学家。同韩春雨一样,在成名前,他们并没有优渥的研究条件,但是,正是有了如是这些“韩春雨们”数十年甘做“冷板凳”,才有了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长足发展。
要让专家学者“甘坐冷板凳”。近年来,全国省市县各级不断出台鼓励创新、鼓励科研的各项新政策,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制度保障体系已日臻成熟。具体落实到实践中,要不断转变“以结果论英雄”姿态,更注重研究历程亮点的梳理挖掘,关心相关人员心理动态,要做到“人冷心不冷”,切忌默默无闻时冷冷清清,一朝成名沸沸扬扬。同时,要不断普及推广“中国式冷板凳”的价值导向,主流媒体肩负引领社会价值观念走向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树立爱国爱民、甘于奉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要让“冷板凳”不冷反热。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我们期待更多踏实奋进的“韩春雨们”!
-
2016/05/20
长城网
郭红玲:“韩春雨式创新”让“中国制造”领跑世界
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非知名学者”的身份,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一鸣惊人”,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5月16日《河北日报》)
近日,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新闻首页,亦或是朋友圈,用“网红”来形容韩春雨一点都不过分,虽然提及基因编辑等专业术语,或许不甚了解,但它有望媲美甚至超越美国技术而成为世界级科学发现,学术界为之沸腾也不足为过。
纵观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领域的种种成就,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生物科技,已经从完全的跟随者逐步成为领跑者,在这过程,创新是实质内核。个人以为,无论是思想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坐得起“冷板凳”,二是宽松的成长环境。正如韩春雨一样,既有跟随者折戟沉沙的失败经历,也有坚持原创不服输的持之以恒,正是十年的“冷板凳”,成就了他攀登技术高峰的创新之举。“冷板凳”一般都意味着工作枯燥无味,福利待遇低,不受重视、关注度低等。“冷板凳”到底有多冷,只有坐上去的人才会知道。而且这种“冷”,可能或许是十年,或许几十年,更有甚者会冷一辈子,其中,既有来自名利场的物质诱惑,也有来自同事好友的讥讽嘲笑,甚至更有来自家庭亲人的误解与无奈,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创新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坐得起“冷板凳”就是要有力排众议的寂寞坚守,抗拒诱惑后的心无旁骛,水滴石穿的非凡毅力,才能成就“十年磨一剑”的锐利锋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是如此,屠呦呦是如此,韩春雨也是如此。
宽松的成长环境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十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但河北科技大学依然给韩春雨配备了独立的实验室和科研经费,这样宽松的环境也是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所必要的。众所周知,创新有风险,而且风险极大。从蒸汽机开启的大工业时代,到计算机开启的互联网时代,一切创新都意味着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才换来今日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包容试错的态度鼓励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更是我国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关键之举。
时间用在哪,掌声就在哪里。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之下,只有坐得起“冷板凳”,才能让社会更多领域出现韩春雨式的创新人物,才能让更多的创新技术真正成为领跑世界的“中国创造”。
-
2016/05/19
长城网
苏倩岚:韩春雨,用工匠精神缔造创新世界
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基因编辑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2016年5月16日《河北日报》)
众所周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是人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基因剪刀”技术的创新,让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精准、简单操作,大幅降低了基因编辑门槛,人类操纵基因的梦想因此成为现实。这项成果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韩春雨的一朝“见月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探索,是他用工匠精神缔造出的创新世界。我们在为之鼓舞的同时,更应学习他身上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打开属于自己乃至全民族创新的时代扉页。
他是一名科学家,但更是科技领域的匠人。缔造创新世界,我们要学习他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刻苦态度。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何在”之时,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要原创,不跟随”。面对潜心跟踪的学术被推翻,面对即将破晓的技术遭到失败,面对十足的信心被一泻千里,韩春雨和他的团队,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另辟蹊径,毅然选择从头开始原创之路。在各种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我们更应像韩春雨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用原创精神激发内心创造的潜能,开拓一片创新的沃土。
他是一个简单的人,更是一个纯粹的人。缔造创新世界,我们要学习他精益求精、专心专业的严谨态度。韩春雨从来不讲究穿戴,经常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在他看来评职称也是耽误工夫的事。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征程中,我们更应像韩春雨一样,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维持生活的工具,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研究的技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更应如韩春雨般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专心专业的劲儿。
他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更是一个将科学研究付诸行动的人。缔造创新世界,我们要学习他充满激情、久久为功的持续精神。韩春雨认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对科学的热爱,“但热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至今还是一个无房户,一家三口住在学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住宅里,他却说“够用就好!”他在实验室里坐的还是那个一个短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但他还是沉醉在属于自己的简单办公环境中进行着一项项研究。他的“一鸣惊人”,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格洗礼,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持久为功。作为河北人,当如韩春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相信每一个人的工匠精神都能为其带来光辉与卓越。让我们立足本职,将韩春雨般的工匠精神注入工作和生活的血脉,让这种精神从心底里释放,从打开心门开始,打开创新河北之门、打开创新中国乃至创新世界之门。
-
2016/05/19
长城网
张娜:韩春雨,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基因编辑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2016年05月16日《河北日报》)
韩春雨,这位“隐身”地方高校十年、期间未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青年科学家,因NgAgo技术一鸣惊人;他那“潦倒”得连试剂瓶都用饮料瓶代替、保持着20世纪八十年代装修风格的“作坊式”实验室,诞生出超越麻省理工、哈佛等顶尖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这一切都源于根植于他内心强大的“工匠精神”——甘于寂寞、心无旁骛、安贫乐道。
他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韩春雨的座右铭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他擅于精心谋划,提前准备,厚积薄发。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沉浸于科研的喜悦,忍受寂寞的漫漫长夜和一次次失败,直至绝处逢生。NgAgo的研究论文被《科学》审稿半年拒稿后,最后被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一鸣惊人,引发全球生物界轰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他蛰伏十年,痴心于科学研究。韩春雨的成功源于对生物科学痴迷和不断追求。做一组实验,过六七个小时出结果,哪怕是深夜两三点钟,他都会兴奋地跑去实验室查看结果。有人觉得他苦,他说半夜两三点下班回家看到路边的老人依然在下棋,不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此时,韩春雨和下棋的老人一样,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如痴如醉,乐在其中。
他视金钱如粪土,不追名逐利。韩春雨和他的实验室都透露着一股“极简主义风格”。他的衣服几乎都是淘宝买来的,为离实验室近些他放弃130平的大房子而甘愿住58平米的小房子,他的实验室还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教室装修风格,实验室所用的器皿,有些竟然是饮料瓶。韩春雨火了,受到了多路媒体、风投和单位等的轮番“轰炸”,他却只愿意回归到原来习惯的生活。有人说他傻,说他穷,他自己明白只有忽视外界那些形式主义,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才能拥有更多改变世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韩春雨在浮躁的社会中不随波逐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为人类基因研究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
2016/05/18
长城网
苑敏花:“春雨”催开百花齐放
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对此,有业内专家的评价是“一鸣惊人”。(5月14日《人民日报》)
韩春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的副教授,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多深的资历,亦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在一个条件甚是简陋的实验室里做出能够和美国的最新技术叫板的成果,不得不让学界为之沸腾,让世人为之深思……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谚语亦有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非著名副教授带给学界的沸腾,恰恰证明了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潜力与迸发力,也必如春雨般催开万众创新的百花齐放。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评价韩春雨时说,“希望能够借韩春雨的事例,呼吁中国科学界做出体制上、文化上的突破,鼓励年轻人冒头创新,这也符合国家号召创新的政策。”社会各个部门都要创新人才理念,学会用新理念来发现、培养人才,打破“唯职称、唯资历、唯学历、唯论文、唯户籍”等束缚人才管理、流动的思维,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并完善配套政策,让各方面人才都能享受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春雨,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用他平实的生活、朴实的话语、踏实的学风,给无数勇于实践创新的年轻以更多启迪与动力,“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最高标准看齐”,磨砺品质,锤炼本领,发扬“工匠精神”,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的达到所处领域的高峰。
-
2016/05/18
长城网
郑华:“春雨”迟来 惊春全球学术界
古语云“春雨贵如油”,春雨滋润大地万物,意味着茁壮成长和喜人丰收。就在今年5月2日,这个春天的尾巴上,一场学术界的春雨不期而至,落在“基因编辑”这个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热门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一个叫韩春雨的人身上。
这一天,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而这项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足以让国人为之沸腾,韩春雨因此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人称基因大咖。
然而一朝成名的背后却是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持,韩春雨2006年任教河北科技大学以来,未发表任何重要论文,期间研究成果还曾被国外科研团队率先发表。十年以来支撑韩春雨守得住清贫、经得起失败的动力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科学家理想。
都说成名要趁早,红极一时的各种选秀节目曾经给了渴望一夜成名的青年希望,而现在小朋友的理想甚至干脆是成为网红,成功的渴望在当下变得越来越早、越来越快。很少再有人肯花十年的时间专心成为一名科学家,而韩春雨住着58平米的房子、每个月从几千块的工资中支付助手的生活费、使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这一切在韩春雨的眼中都足够好了。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应用已被韩春雨“赶超”的crispr技术的一家公司,此前从德国拜耳制药一家揽得的资金就高达3亿多美元。在韩春雨成名以后,很多国外机构向他伸出橄榄枝,都被他一一决绝。
当下的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水平却排在80多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苦线以下,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面,我们仍然还有一段异常艰巨的路要走,而科学技术无疑是就是前进路上的领头羊,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在前沿科技基本被西方垄断的环境下,韩春雨的出现无疑让整个国家都为之一振,然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韩春雨,我们需要领先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我们更需要这种耐得住清贫的科研精神,韩春雨应该成为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偶像,让他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能在浮躁、诱惑面前耐住清贫、坚守理想。
更多韩春雨的涌现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给他们安心研究的容身之地、容人之心、容败之度,体面的生活待遇和科研环境无疑是对科学的尊重、是对科学家的爱惜,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翼。
-
2016/05/17
长城网
刘凤敏:“韩春雨”让我们读懂了什么?
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基因编辑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2016年05月16日《河北日报》)
韩春雨的“一鸣惊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许并没有像中国学术界那样沸腾,因为韩春雨发明的“NgAgo DNA”是什么东西,没有更多的民众能够读懂。不过,通过媒体报道,民众知道了韩春雨历经十年“板凳冷”才成功发明了“NgAgo DNA”这一世界一流新技术,这是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外国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都为韩春雨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普通民众从韩春雨身上读懂的并不是“NgAgo DNA”技术,而是他发明“NgAgo DNA”所具有的一种精益求精、踏实干事的工匠精神。
实际上,韩春雨的“一鸣惊人”并非偶然,也非“天上掉馅饼”,2006年他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十年间虽然未曾发表任何重要论文,但他的科研工作一天都未曾停歇。众所周知,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名不见经传,没有太多科研经费,没有太优越的实验室,韩春雨本人也没有显赫的职位和头衔,没有海外游学的经历,但他有的是心无旁骛、矢志不移,一门心思深入精研学问,踏实干事无怨无悔。应该说,韩春雨的成功是专业主义的胜利,正如他自己所言,“信息扁平化给了研究者更多机会,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善于思考,你就可能成为成功的科学家。”所以说,我们从韩春雨身上,读到的更多的是专注、执着、求真,是一种职业信仰。
不可否认,在喧嚣浮躁的商业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多大学与科研机构也早已成了名利场,韩春雨完全可以役使学生当免费劳工,使劲攒论文、炮制成果,然后向国家要头衔要科研经费,注册科技公司,甚至可以巧立名目、化公为私,但韩春雨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不忘初心、坚持梦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最终十年磨一剑。从韩春雨身上,我们读懂了每个“匠人”不仅要会做事,而且要会好好做事,正如日本作者秋山利辉在其书《匠人精神》中所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常常会把创新者与匠人拿来进行对比,似乎求新求变,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才是价值所在。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一直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踏踏实实干事的人却不多,中国需要更多像韩春雨这样踏实干事的人。从这一点来讲,韩春雨让我们读懂了精益求精、踏实干事的工匠精神,这是对职业信仰的一种坚持,也是这个社会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根基所在。
-
2016/05/17
长城网
边建军:每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韩春雨”
这几天,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红了。他研发出了基因编辑新技术NgAgo-gDNA,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上,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为什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一位毫无名气的副教授,在学校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做出的研究,却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等大学?究竟是什么加速韩春雨理想、才华和创造的生长?
心灵的所向披靡——甘于寂寞与清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创作这样,做研究也是如此。学校原本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他申请换成58平方米的住宅,竟源于旧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分钟自行车车程的便利。他说:“够用就好。”再看实验室,他坐在实验室一个短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上,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着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为搞科研,他欠了原料供应商30多万元。即便这样,韩春雨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苦。用世俗的眼光看韩春雨,他很傻很清贫。但超乎寻常的简陋环境,超乎寻常的淡泊名利,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又有几人可及。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西南联大时,那一群在战火中迁徙的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当然,我无意拔高韩春雨的价值与意义,这些只是真实的他。
专业的矢志不渝——守好一亩三分地。雨果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科学的巨人、文坛的巨匠,正是因为心无旁骛,矢志不移去做好一件事,才得以成了历史上的伟人而名垂千秋。韩春雨坚持科研工作者的底色,守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搞科研目的要单纯一些。”“做这个课题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进行过大量的思考,因为我知道世界上肯定有顶尖的实验室在关注这个科学问题,跟他们比,我们的设备、人力和财力都弱得多,所以我要做得比他们更原创、更聪明。”现实中,一些教授台上是学人,台下却是官人、商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半点儿科学精神。正是学术界的种种痼疾,让我们感受到韩春雨的可贵,自然生出由衷的敬意来。“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也正是这种非凡的十三年磨一剑的投入和专注,他才取得了科研生涯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韩春雨”,每个人也都有成为“韩春雨”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打磨自己,能否摆脱外界的诱惑与逼迫,坚守人性深处那些超越一切樊篱的追求。人的一生是不断打磨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不停地磨砺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淬火,在勤奋的熊熊炉火中锻打锤炼,自己的才华才会展露出来。
没有谁能挡住你前进的步伐,只有死亡和自己的懒惰。在人生旅途中,也许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每个人应想到这是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已经把自己打磨成一颗脱颖而出的珍珠了。如果没有,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沮丧、自暴自弃,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制度僵化,伯乐难求……如果上天没有给你最好的机会,那就像韩春雨那样把自己打磨成一颗珍珠,因为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
2016/05/17
长城网
开篇的话
十年磨剑,终功成名就。近日,名不见经传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一鸣惊人,研发出了一种基因编辑新技术。这种技术让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精准、简单操作,大幅降低了基因编辑门槛,可谓是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外国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而这一切,都是在比较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得以完成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工具的革新,价值往往难以估量。即日起,长城网渤海潮评论推出《创新何惧“板凳冷”——聚焦韩春雨现象》系列网评,我们在为韩春雨团队默默潜心搞科研点赞的同时,更希望这个时代更多的人知道还有像韩春雨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人,以期让默默守望在无名高地的他们多一点信心,感受到更多的力量,点亮他们希望的明灯。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