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卸下煤制油,不清洗就装食用大豆油……近日,媒体曝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引发广泛热议。
7月6日,涉事企业中储粮集团发文称,公司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的基础上,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中储粮集团要求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守工作规范,严防粮油污染风险,切实保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明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据媒体报道,有罐车司机称罐车一开始的确只运输食用油,但最近两年随着罐车增多,竞争加剧,导致罐车运输价格逐步降低,这种现象迫使罐车司机开始将目光瞄准运输需求量大的煤制油,通过混装运输,以期增加收入。还有罐车司机表示,绝大多数罐车都隶属于车队,即使他们想洗,也得经过老板同意。他们认为,车队老板之所以不安排洗罐,更多是因为有些食用油厂家把关不严。
食品安全无小事,这一看似简单的话语,有多少人只是将其停留在嘴上?在利益面前,卖油的厂家不怎么管,买油的公司不知情,运输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失守。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从工人穿胶鞋踩踏食材到生产环境的脏乱差,从生鲜产品开“美颜滤镜”到预制菜加“锅气香精”,一个又一个冲击食品安全底线的乱象被爆出,尽管事后都表示全面排查,但人们也不禁要问:还有多少肆意出行的“罐车”?食品安全领域到底还藏着多少“公开的秘密”?
守护“舌尖安全”需要严之又严,“踢一脚动一动”不可取,为牟利铤而走险更要不得。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不仅是相关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更需要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长牙带刺”。让“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落地有声,不妨从细枝末节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