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直播赋能,让非遗“活”起来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静子
2023-06-27 15:24:08 
分享:

  身着讲究的戏服、画着精致的妆容、迈着轻盈的步伐,于转身挥手之间完成蓝脸变红脸……一方手机屏幕前,川剧传承人吴菁菁正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展示传统技艺。近年来,直播助力非遗文化“出圈”的事例屡见不鲜。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凝结着历代先辈的智慧,镌刻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深度媒介化时代,一些非遗传承人、传统艺术从业者相继“触网”,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辟线上“第二舞台”,并主动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据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报告,截至2023年5月,该平台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云端”听戏曲、赏国乐、看展演已经成为新潮流。

  瑰宝生新辉,价值几何?要看到,沉淀着悠悠底蕴的非遗也难逃“成长的烦恼”,诸如市场失活、手艺失传等。如何做好活态传承、进而实现永续流传,始终是困扰各方的待解难题。从这个层面看,突破时与空、虚与实界限的直播无疑是一种“稳存量”的理想方式。于供给端而言,非遗传承人在“数字市场”收获点赞与打赏,可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认同,助其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于需求端而言,锁定屏幕的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进而对高雅文艺展演付费。照此,艺术商品化与非遗技艺大众化实现双向奔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双赢”策略。

  更进一步,直播亦打开了“扩增量”的新思路。对非遗保护来讲,真正的目的是使其形成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使它能够真正走入生活、走入市场,培育出一个更为完善的文化生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变现、盈利发展。来自某短视频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80后、90后非遗创作者在其平台的年龄占比较高,说明直播带动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非遗工作。同时身处直播间的普通观众,也会在耳目濡染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接受度,进而激发对非遗技艺的兴趣。

  传承有方,发展才能有道。既然短视频平台是观众“发现非遗”和非遗项目“自发造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那我们就应该顺势而为,努力在“非遗+直播”方面做出一番成就。短视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特色优势,提供技术支撑;有关部门也要从重保护、轻推广向保护、推广并重的非遗传承模式转变,积极用好优质文旅类主播等“互联网+”人才赋能非遗传承。(静子)

关键词:非遗,直播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