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将至,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黄绮带来一份关于尽快建立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共享查询平台的建议,其中不少内容切中时弊,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黄绮的建议特别提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让有性侵前科者的“黑手”不会继续伤害无辜。
从舆论反应上看,黄绮委员的建议反映了多数人的心声。但在现实中,要想落实这一目标,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要建立此类系统,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有望发挥重要力量。黄绮在建议中呼吁教育部门尽快建立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拥有全国性的查询平台,地方才能有据可查,避免有性侵前科者混入教育工作者队伍。
要确保此类平台上的信息更新及时、准确有效,公安部门的深度参与不可或缺。用黄绮的话来说,“公安部的平台信息越完整,则教育行政部门的准入查询会越准确,才能真正达到查询的目的”。多部门共同努力,全国性的查询平台才能有效建立,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全国层面的信息查询平台尚未建立,但一些地方已经展开相关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比如,2019年,首个“未成年被害人已决案件查询系统”在广州市花都区投入使用,涉未成年人行业可以在系统里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人员的记录。此前,上海市也建立过类似的“性侵人员黑名单”,能让学校在招聘时及时查询应聘者是否有性侵前科,避免存在不法行为的人蒙混过关。
黄绮建议在全国层面进行信息共享,意味着全方位、无死角的信息覆盖。有性侵前科者很难再混入需要特别保护的行业。
当然,如果这一建议得到采纳,有关部门在落实中还需注意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平衡。前科犯并非没有隐私权,系统的应用范围还需有明确规定,此外,有关部门也要预防数据库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误伤”。具体而言,前科犯的哪些信息应当为公众所知,哪些信息属于不宜公开的个人隐私,也需要在法律上得到解释。诸如此类细节问题,都需要格外留心。
预防性侵犯罪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既需要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执行。如今,社会舆论对一切性侵行为都深恶痛绝,性侵者“人人喊打”。“性侵不是大事儿”“性侵纯属私人问题”等落后观念,如今已经愈发没有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社会防护,探索建立“黑名单”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全社会对性侵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也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