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凤敏
2021-09-10 09:58:31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刘凤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上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4月24日,游客在整修一新的余村游览(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强调:“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实际上,塞罕坝精神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密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全国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青山绿岸、鸟语花香的景象越来越多,雾霾天气、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提到大气污染,人们都会感同身受,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雾霾”就是大气污染问题。殊不知,大气污染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根源远远超越了大气这个载体,其产生与能源、经济、生态无不相关联。这次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一系列要求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不减、干劲不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靶向施策,在精准治污上持续发力。当下,随着生态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有些地方便动辄以“应急响应”为名,强令企业“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典型的敷衍应对、做表面文章。这次会议明确要求,要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差别化,不搞一刀切。各地要科学制定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和监管措施,让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严谨、细致,监管标准更严、更高,监管力度更大、更实,有效延伸污染防治攻坚深度,真正解决环境污染的病灶,努力让运输污染降下来、能源洁起来、产业绿起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铁腕治污,对环境违法企业严惩重罚。从以往情况看,一些地方环保工作不积极、不落细、不落实,看任务对数字、打马虎眼,该核的数没核准,让不良企业钻了空子。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根子还在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上,发展视野比较窄。这次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强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各地要进一步拓宽污染防治攻坚广度,真正以“铁腕治污”倒逼企业提升自觉治污意识,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老百姓“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这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的所在。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环保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各地要坚持把问责作为环保督察中的一条“硬杠杠”来抓,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充实更可持续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关键词:污染防治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