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郭慧岩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官网截图。
防控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非第一次,但之前的“法定节假日累计不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超1.5小时”的规定貌似依旧不能让家长们完全放心。这一次进一步严格压缩游戏时间,并细化到具体时间段,是对社会期待的回应,也再次表明了防控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态度,值得期待。
让未成年人适度接触游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旦过度就让人担心了。近年来,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相关部门政策、监管不断升级,但从现实看,一些政策在落地执行上与公众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孩子依旧将网络游戏当作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家长们也依旧焦虑万分、吐槽不断。
这样的现状再次提醒,好制度、好政策需要实打实地落实、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且,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凭借一个政策、一项制度或某个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正如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共管共治。
来源于视觉中国
就制度本身而言,从以往来看,谁来负责落实、谁来负责监督、如何填补之前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等等都需要明确,具有操作性的配套实施方案理应成为常规动作。否则,政策、制度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从提供网络游戏的平台而言,“防沉迷”必定会损害既得利益,依靠平台自觉行动来达到政策落地见效的目的应该很不容易。对此,如何督促网络游戏平台按时按质完成技术设置,并监督其做好日常管理,防止任何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也亟待解决。
之前有专家表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无法识别未成年人,而且借用家长账号的未成年人也大有人在。这一方面需要平台、厂商在防沉迷系统上做足功夫,堵住漏洞,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游戏内数据判定等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另一方面,一些家长也要履行好自己的监护和教育责任,防止“灯下黑”。
近些年,伴随着防沉迷系统的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推出了“租号玩游戏”等网络黑产。据报道,虽然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网游类商品,但一些网上购物平台和社交软件上出售成年人实名的网游账号,2元就能租一个账号,这样的黑产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说到底,把孩子从网络游戏中解放出来,需要相关各方再负责一些、细心一些,广泛参与、通力配合,让制度、政策充分落地,堵住技术、监管漏洞等,共同为未成年人织就更严密的保护网,让他们放下手机走向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