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该停就停”,极端天气忌“慢推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佘宗明
2021-07-27 09:15:12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佘宗明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完善落实应急响应机制,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原则,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第一时间响应机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

  置于当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抓紧完善落实应急响应机制,无疑颇具针对性与警示性:如果说,那些极端天气会“要命”,那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则是关键时刻的“救命”之举。

  今年5月,应急管理部发布会就提到,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的天气事件偏多。就近期而言,郑州特大暴雨、“烟花”台风等,就都向人们展示了极端天气的破坏力。

7月21日上午拍摄的郑州市郑东新区被水淹没的部分路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所有极端天气,都是对防灾能力的“极限考验”。而抗灾能力的夯实与提升,既有赖于“硬件”升级,也要靠“软件”跟上。拿暴雨洪涝来说,防洪排涝系统持续完善当然紧要,软性的防灾意识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也不可或缺。这里面,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对于将灾害影响降至最低、损失变得最小尤显关键——都说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有些极端天气不好预防,这时候,“应急”的价值会愈发凸显。

  就眼下看,对于应急响应的重要性,很多地方、部门不是不知道。可有些单位动辄“嘴上说高度重视,身体却很诚实”。尽管应急响应举措跟预警级别挂钩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但它们仍十分教条死板,明明预警已经拉响了警报,极端天气“还有××分钟就杀到现场”了,在该不该启动应急响应上还犹豫不决,陷入“跟上面报告”“等上面拍板”的窠臼,最终让应急响应卡在了“层层上报等审批”的流程上。这本不应该——启动应急响应,应跟预警预报同步,而非唯“上级指示”是从。

  祸患常积于忽微,更积于“慢推拖”。部分单位之所以在应急响应上“虽到但迟”或“应到未到”,不是反射弧太长,而是怕出事后要担责、要背锅。

  毕竟,采取停学、停工、停业、停运等措施,意味着很多涉社会生产生活的领域得按下暂停键,这是应急响应的伴生成本。而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又有可能“落空”——按照气象学上的说法,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都是来自数值模式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反映天气现象,而是气象工作者根据大气各种变量(气压,温度,风速,降水等)来推测可能发生的天气,未必100%准确。若是被极端天气“放了鸽子”,那停学、停工、停业、停运,可能落得个反应过度的指摘。

7月25日,环卫工人在上海衡山路上清扫吹落的枝叶。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既然预警已经在那了,就该及时反应,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宁愿被“鸽”十次,不可大意一次。说到底,第一时间响应机制中的“第一时间”,应该是闻预警即动,尽快将状态切入“防灾模式”,极力缩短“刺激—反馈”周期,绝不能让第一时间在无谓的“走流程”中流走。

  在这方面,不乏可参照的样本。近日,上海为迎战台风“烟花”,采取了高铁列车停运、轮渡停航、封桥等措施,并启动防汛防台二级应急响应要求“停工、停产、停业”,远程办公,提前设置安置点安排避险转移人群等。同时还要求,上海机场、航空、铁路、地铁等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完善航班、航线、车次停运或调整方案。而且根据气象变化,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及措施。

  上海这些“提前”举措,可以说精细、精准,我们也看到了精细管理的结果:有序、不慌。这也再次证明,在极端天气可能要来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高级别预警,提醒人们要注意的事项、发布避险指南,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灾害防范维度的“安全冗余设计”。面对这类情况,该有的态度不是“不以为然”,而是“该绷紧弦就绷紧弦”。

  说到底,面对极端天气,该启动应急响应就不能含糊,这是增强灾害防治能力的必要之举,也是对民众生命负责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极端天气,应急响应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