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任冠青
“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近日,在奥运会资格赛失利后,中国射击运动员王璐瑶微博晒照,道歉自嘲,并且表示自己不会放弃,三年后会重返奥运赛场。
王璐瑶微博截图。
然而,这条微博却遭到诸多网友清奇“脑回路”的回怼:有人直接讽刺“三年后还有你的位置吗?”,有人质疑她发自拍是“想红想疯了”,穿睡衣自拍“很不文雅”,还有人充分发挥“联想大师”技能,从各个角度论证“怂”这个字用得多么不合时宜。
辛苦备战多年,能够在奥运会上代表国家出战,本身就是非凡实力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作为备受瞩目的夺冠热门,由于一时失手而无缘决赛,对此,没有谁会比王璐瑶本人更加难过、失落和自责。她在微博写下的话,也许不够字斟句酌,却是一时情感的抒发和自我宽慰的话语。相信在这一看似轻松的“自嘲”背后,也少不了各种复杂情绪的交织和此后的严肃反思、复盘。
在这种情况下,揪着王璐瑶微博的只言片语进行片面解读,甚至极尽刻薄讽刺之词,显然不是一种理性、包容的态度。它传达的是一种“成功了尽可以释放喜悦,失败了只能自我压抑”的错误价值观,只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困扰和心理负担。
奥运赛场上,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受比赛状态、临场心态、重大赛事经验等影响,选手发挥失常、不如预期也可以理解。只要认真对待、努力拼搏了,就值得被点赞和尊重。说到底,金牌至上绝不是奥运精神,运动员们也不应被冷冰冰地视为“夺冠工具人”。他们会有领奖台上的喜悦自豪,也会有一时失利后的落寞与脆弱,这些真实的情绪抒发,不应被过度规训和压抑,更不应受到一味讽刺和苛责。
不难发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运动员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也时常因为各种有意思的个性表达而出圈。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金牌的21岁女孩杨倩就因“指甲越粉,拿枪越稳”的梗火了;领奖台上,孙一文与“对手们”互相碰花致敬的举动,让网友直呼看到了这届运动员“可可爱爱,热爱生活”的模样。
而这次王璐瑶引发热议的微博,与其个性化的表达也不无关系。只是作为一个“失败者”,她的言论被许多网络戾气所湮没了。在一些人眼中,她的“失败感言”看起来过于“轻松”,没有神经紧绷后的严肃反思和自责。
其实,比起平面、固化的“运动员”形象,不论是杨倩还是王璐瑶,都展现出了更为真实、立体、灵动的样貌,呈现出了中国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和生动活泼。面对失败,王璐瑶既坦荡表达自我安慰,又有“不行就从头再来”“不会认输更不会低头”的勇气,何尝不是一种积极运动精神的展现?
对此,社会还应保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而不是动不动就“双标”,对成功者宽容点赞,让失利者的自我表达动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