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从超“燃”作息表看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1-06-02 08:55:14 
分享: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芦静

  每天凌晨4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半,离开办公室,没有节假日与周末。近日,86岁科学家赵焕庭的超“燃”作息表令人心生敬意。

4月30日,赵焕庭在办公室阅读文献资料。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从1974年开始投入南海研究到先后5次深入南沙群岛做岛礁的基础科研勘测,从长期担任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到退休后近20年始终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赵焕庭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筑梦,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那颗科学报国的心如同磐石一般坚定,迸发出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巨大能量。

  为什么这么拼?他说:“感觉时间很宝贵,一点也浪费不得。”为什么坚持撰写书稿?他说:“写书既可以总结此前的科研成果,又可以不断让后人去参考和检验,由后面的人去修正发展,很有意义。”……在赵焕庭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南海勘测和研究发自内心的热爱,读懂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何为初心本色。

  “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助于国家,感到没有白白浪费自己这一生。”这是赵焕庭的心声,也是无数科技工作者择一业、钻一生的真实写照。“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为信念,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核发展事业;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的袁隆平,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不懈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对碳达峰、碳中和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谈起应对气候变化,84岁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依旧声如洪钟,激情澎湃……与时间赛跑,与科研为伴,是因热爱,更因心怀使命,他们用科技力量守护国家,那废寝忘食、披星戴月、舍身忘我的精神面貌,奠定了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更激发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科研生产,还是脱贫攻坚,或是服务民生,都必然离不开科技工作者润物细无声的“陪护”。他们中有的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有的“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只为祖国未来科学事业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科研生活往往是枯燥的,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评审评价等活动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最大范围内调动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就必须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解决束缚干事创业手脚的突出管理问题,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这既是“提质加速”的支撑,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赵焕庭,作息表,科技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