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家庭作业”成为“家长作业”的现象引起了很多讨论。有的学校,一些老师会在微信群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还有布置的作业学生单独无法完成,需要家长配合共同完成,成了变相的“家长作业”。如何让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治理问题。
针对个别地方和学校存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通知》的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变了味的家庭作业的一次纠偏,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给家长“松绑”,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家庭作业的本意在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教育责任以作业的形式转嫁给家长,则是一种关系错位。这种错位的表现,是家庭作业太多、太难。家庭作业如果太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负担就会加重,其间还需要家长帮忙批作业、录作业、视频打卡,这既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家庭生活带来负担;家庭作业如果太复杂,部分新型创意类作业还需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不少家长为了帮孩子获评“优秀”直接请人“代工”,导致一些由孩子自主完成的作品反而难以脱颖而出。只有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实现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
对此,《通知》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回答。针对作业数量过多的问题,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区别不同学段和年级作出了具体时间要求;为了提高作业质量,要求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同时还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这些具体举措,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减少了作业管理的随意性,体现了作业设计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同时,以家庭作业回归育人功能为契机,还可以从更大层面来思考教育减负与提质的关系,思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分工协作。从家庭作业的设计来看,不是不要家庭作业,而是要避免其功能异化,在为学生合理减负的同时提升家庭作业的质量,从而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从家校协同来看,严禁“家长作业”是为了厘清家长与学校的责任,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是家长的教育责任。在厘清家校职责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让家长合理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对家庭作业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对家庭和学校进行合理分工,才能让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学生才能获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张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