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陈钰兵
近日来,深圳民警推出的“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可摸警犬”服务在网络上走红,热搜词条“#为了宣传反诈骗有多努力#”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连日来,各地市开展的防诈骗宣传工作已然成为了某种极具戏剧性和震撼力的“街头行为艺术”:除了“摸警犬”服务之外,杭州钱塘区特警推出了“扫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与特警小哥哥合影”的活动;深圳罗湖区的民警为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市民开辟进入景点的快速通道;昌吉市公安局则直接将“网络兼职刷单就是诈骗”的标语印在了鸡蛋上……不仅如此,各地市公安局民警们还绞尽脑汁编写各种让人过目不忘的防诈骗口诀、拍摄宣传防诈骗知识的搞笑视频、改编制作防诈骗歌曲。
民警们的地毯式宣传和花样创意掀起各地市防诈骗科普热,但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民警们为了让市民们保护好自己的钱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个个都成了“宣传鬼才”;也有不少网友调侃、吐槽这种“洗脑式”的防诈骗宣传不免有些小题大做和形式主义。但无论评价如何,都不可否认防诈骗在反诈骗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类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可谓防不胜防——每识破一个骗局后,马上又有更加狡猾的新套路出现。而且,诈骗案件大都是分工明确、隐蔽性极强的团队作案,破获一桩诈骗案的难度大、成本高。有时即使能够将诈骗团伙绳之以法,受害者的财产损失也无法弥补,给受害者带来不可挽回损失甚至长久的伤害。所以,提高民众的防诈意识,将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中,“防”显然必要且必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度同质化和所谓形式主义的宣传工作已让人们的警惕神经变得有些麻木。不仅如此,由于诈骗案件处理时间周期较长,被骗金额往往不能尽数归还,个别民众和地方民警之间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甚至有人在发现自己误入诈骗陷阱后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报警。这种信任危机还充分体现在“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普及工作上,甚至出现有人恶意揣测是相关部门为了完成任务而拒绝下载的现象。
因此,对比来看,当下一些看似花哨、滑稽、下里巴人的方式让防诈骗知识重回公众视野、让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广泛普及,的确是反诈防诈工作的新思路。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够占据公共话语空间,谁能够吸引群众眼球、引发群众热议,谁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传播。
冯·雷斯托夫效应指出,人们往往能够记住那些与众不同的、别具一格的事物。朗朗上口的标语和滑稽怪诞的宣传活动能够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通过不同途径关注到诈骗行为及其严重后果,起码又挑起了人们注意“防”的那根弦。只要这种密集的语言和符号“轰炸”,能够让民众在接到诈骗电话时多一分警醒,在面对骗术时多一分敬畏,其传播效率就应值得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