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郭慧岩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力量,对基层党建工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却悖离初衷,繁琐化、虚浮化、部门化、狭隘化等倾向有所抬头。在某地一次调查问卷,关于形式主义的调查中,选择“加强改进机关和基层党的建设方面”的占到了63.2%。
“选票必须要用红纸打印”“文字、照片、视频等留痕记录一个也不能少”“用多数党建经费购买外包服务”“互相抄袭材料”……甚至某乡镇病逝的小组成员还出现了领导小组名单中,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党建工作,累人累心、耗神耗财,难怪半数以上的人希望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显然,一些重材料轻实效、重学习留痕轻服务群众、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等形式主义正悄然侵蚀基层党建工作,影响了一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基层党建工作之所以异化成了“做表面文章”、搞“假把式”等形式主义,最根本在于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漠、缺乏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把党建工作当成为了让领导注意、让上级看到的政绩。对这种“跑偏”的政绩观要及时纠正,否则只会浪费国家的资金、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针对目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表现制定相应的规定,回归党建本源。比如对过分注重留痕、随意动用公款购买外包服务等现象,划定明确红线,使之有所忌惮。在考核上也要做进一步合理调整,除了保留必要的材料汇报外,大幅度降低材料、会议记录、参观等在党建考核中的占比与权重,将考核重点放在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上,以及群众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认可度上。
此外,报道中还提到组织部门在基层乡镇是强势部门,乡镇成绩好不好,组工干部说了算,这也就导致一些基层部门为形式主义所困。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对基层部门的考核上要“多元化”,避免“一个人”“一个部门”说了算,将自上而下的考核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防止形式主义在基层的泛滥。
说到底,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党建工作都不能脱离“干实事”“了解群众诉求”“为民办事”的核心, 各级党组织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搞应付、走过场的,该批评的批评,该追责的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