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评论员 芦静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曾经,谈及农村厕所,很多人的感受不佳。“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烘烘”的状况,不仅仅是气味难闻,更重要的是还藏着很多卫生隐患。据披露,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因此,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打造美丽乡村。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近年来,一场“厕所革命”的浪潮在中国城乡大地掀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一二类县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约300万户,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60%。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农村改厕工作简单机械,改造后的厕所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配套设施不完善、日常管护不到位,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革成效好不好,老百姓有着最切身的感受。“新厕所光盖了房子没铺管子,污水没有统一收集处理,结果顺着沟渠、道路乱流。”“所谓的改造其实就是在厕所里加了一个蹲便器,然后贴上瓷砖。可其实下面管道连接的还是原来的旧厕坑。”在一些地方,改造厕所明明是民心所盼的好事,结果反而成了好看不好用的“闲摆设”。
梳理发现,有些地方改造厕所工作之所以出现了问题,原因就在于对厕所革命认识不到位、考虑不细致、工作不严谨,说到底就是“重面子、轻里子”的形式主义作风在作祟,让群众寒了心,让惠民资金成了个别人眼中的“唐僧肉”。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打造美丽乡村。(资料图)
要让“厕所革命”照亮每一村每一户的“小角落”,就必须真抓实干,将那些为了应付检查验收的形式主义“异味”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改厕中要防止信息失真、搞“数字改厕””,避免“把没改完的当改完了”。要严格落实“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不能简单以“发钱”或“发厕具”代替改户厕,不能大包大揽过度承诺、片面追求农户“零费用”改厕,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压低改厕成本、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一场厕所革命,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村更美丽、更宜居,这就提醒着各地领导干部,在工作推进中要把满足群众需要、解决群众迫切生活问题摆在首位,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贯穿落实到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等每一个环节。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考验着每一位治理者的为民初心。推动“厕所革命”科学、深入、可持续地发展,努力做到“建得好、用得好、都说好”,需要将一件一件的群众身边小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