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马青
广东雷州学子曹某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查发现是假的……多张图片显示,疑为曹某和其父亲捧着录取通知书喜笑颜开,村里还在路口处悬挂横幅放鞭炮为其祝贺。雷州市调风镇镇长陈某汉回忆,8月初,曹某所在村村干部朱某将曹某的录取通知书发到当地政府工作微信群里,镇长发现通知书上有错字,就打电话给教育局,发现是假的,于是谎言被戳穿。
最新消息,之前离家出走的曹某,家人已联系上,“他跟着他兄弟在外面打工,工作组向他做了思想工作,叫他不要想多了,改错就行,他本人也承认了错误。”
很多人不明白曹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因为一个谎言需要一万个谎言去弥补,录取通知书可以伪造,但不可能真去上大学,只骗一时,有什么意义呢?或许,如果曹某伪造的不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是一所普通大学,可能也不会制造这么大的动静,说不定直到现在,父母家人和邻里亲朋都还被蒙在鼓里。要想继续欺瞒,曹某可以假装去上大学,实际上外出打工,再找理由不让父母去学校,甚至不排除将来伪造毕业证书,炮制高等教育履历,以换取父母家人的肯定和安心。
电视剧不是都这么演的么:有的人失了业,不敢跟家人说,便假装一切正常去“上班”,实际上只是四下闲逛无所事事,直到某一天被熟人在街头碰个正着。我们已分不清戏剧和生活谁比谁夸张。
曹某的计划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业毫无了解。有网友就嘲讽:“说清华大学你就信?你家孩子什么成绩,你心里没数?”的确,一般城市家庭就算不对孩子的成绩了如指掌,至少也会对孩子处于什么水平心中有数,像曹先生这样对孩子的情况全然无知的,实在太少见了。但对于一个平常只知埋头务农的村民来说,曹先生很可能没有能力、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业,据说曹某一直编造着“高才生”的幻想,可能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的期许,才让这个肥皂泡越吹越大。曹先生说他和孩子妈妈都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但反过来说,他们完全没有留意孩子的异样,是否也是造成今日伤害的成因呢?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人格塑造分八个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应不同的任务,12岁到18岁的青春期对应的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对“我是谁”的认识,这个时期的任务就是要认识自己,确定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确定自己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曹某成绩不好,但是渴望被他人认可的心情可能和所有少年一样,当心理需求与客观现状产生冲突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小心误上了歧路。说来说去,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这只不过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为自己和家人编织一个美梦,却不曾想,当梦与现实相反的时候,噩梦醒来是喜剧,美梦破灭就是悲剧。
虚荣心有多大,谎言的破绽就有多大。本来只是骗骗家人,却闹到尽人皆知的地步,孩子承受不住压力终于离家出走了。有律师特意指出伪造录取通知书的法律责任,伪造事业单位印章是违法行径,情节较轻可以治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则可能上升到刑事处罚。普法固然有意义,但这样的“震慑”也有可能让这个年轻人更加不知所措。想必计划这一切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的违法性,更不用说故意犯罪。
如果真要普法和追查,也应该把矛头对准那些制售假证书的造假者。有媒体记者在某宝上检索关键词“录取通知书”就发现,多家店铺声称自己可以定制,有单张有套装,有学号有条形码,最重要的是最后可以印章。相比曹某的社会危害性,这些制假者才是最该被顺藤摸瓜依法打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