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激扬河北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9-07-25 08:37:00 
分享:

  盛夏时节,喜讯传来。

  截至6月底,河北省累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67859人,占全省“十三五”搬迁任务的5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098人、占比69.2%。其中,石家庄市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

  这是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喜上眉梢。

  低矮的土坯墙、糊着纸的木格窗、漏雨的破房顶……曾几何时,对于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来说,搬出穷窝窝,过上好日子,是他们的强烈期盼。

搬迁前的旧房子。(资料图)

楼房村漂亮的新楼房。长城新媒体记者 胥文燕 摄

  如今,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一片“新天地”的贫困群众,离“安居梦”越来越近了。按照今年实施计划安排,今年底前全省“十三五”搬迁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

  目标近在眼前,固然可期,但从长远看,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能否“搬得出”,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

  “一搬了之”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任务仍然艰巨。群众的“身”虽然搬了出来,但安居与乐业并重,如何“稳得住、能脱贫”是他们接下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从前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搬到陌生的环境后,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身份认同、安置区管理等“不习惯”,都可能是搬迁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搬迁前的楼房村灶台。(资料图)

搬迁后的楼房村新厨房。长城新媒体记者 胥文燕 摄

  “换穷业”是易地搬迁群众的头等大事,关乎他们的长远生计,而要想住得好,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得跟上。此外,帮助他们又快又好的融入社区,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能忽视。

  这些都离不开全省各地积极作为,出实招、抓落实,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推进。前提是摸到实情、听到实话,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

  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东峰在保定市调研检查时,为高标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村’治理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编制规划,健全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路、暖、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墓、幼儿园和小学、养老、医疗、购物、公共交通、就业等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进行,及时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用心用情用力为贫困群众长久的幸福生活赢得强大保障,正当其时。

  说到底,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统筹落实产业就业,同步实施配套服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还需持续发力。(芦静)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河北,后续扶持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