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命案背后,出租车、网约车的畸形“双标”比惨案更可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默城
2019-03-26 09:21:48 
分享:

  据鼎城警事微博通报,2019年3月24日凌晨,常德市江南城区发生一起命案,一名网约车司机被害身亡。经警方核实,事件中的被害人为滴滴平台上的司机师傅。事发时,坐在后排的杨某淇乘司机陈某不备,朝陈某连捅数刀,致陈某死亡。据杨某淇供述,其因悲观厌世早有轻生念头,当晚因精神崩溃无故将司机陈某杀害。

  此事被曝光后,马上就上了微博热搜榜,成为上亿人检索关注的焦点。但舆论场中,总有一些好事的标题党,比如,滴滴又出大事,滴滴命案再现等,把负面情绪统统抛给了滴滴,进一步去渲染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安全风险,完全无视滴滴在此事中也是受害者。而且,此事说到底是偶发事件,过度渲染滴滴等网约车的负面情绪,只会加剧隔阂与撕裂,无利于社会的稳定。

  网约车司机被害这事,舆论的部分态度确实有欠妥当,不过,最起码舆论场给了此事一定的关注度,让更多人认识到网约车司机群体可能遭受的安全风险,进而倒逼相应的规范与防护。而前几天的另一个命案,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据微博称,广州一女乘客在珠江新城打滴滴车时被杀害。此事发生后,一开始舆论场将其认定为滴滴司机杀人案,也出现了很多对网约车安全的愤怒情绪。但奇葩的是,当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称警方已将嫌疑人锁定为出租车司机时,舆论怒火反而平息了很多,现实关注度远不如滴滴司机遇害案和之前的几起滴滴司机杀人案,这真是讽刺。

  同样是人命关天,同样是安全风险作祟,怎么到了跟网约车有关的事情,舆论一拥而上,而到了传统出租车上,就直接选择性漠视了,而且官方还验证过,网约车的安全性远高于出租车。

  2018年最高法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专题报告指出,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是网约车的13倍。这样的事实,让舆论对于网约车相关命案的态度,更多了几分“奇葩”的意味。

  究其原因,无非是公众潜意识里对网约车这种新事物的天然不信任感在作怪,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层面的选择性偏差,或者是畸形的双重标准,呈现出来的便是“出租车坏事从不出门,网约车谣言都传千里”的现实畸形。

  我们要认识到,如果任由公众的这种选择性偏差继续存在下去,这些刻板成见也有“污名化”的倾向。如此,便对整个网约车行业不公平,直接影响其健康有序发展,直接干扰到公众出行的便捷状态。

  另一方面,舆论的漠视会助力出租车管理规范的懈怠,这样一来,也会进一步放大出租车行业的安全风险,威胁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说白了,出租车、网约车的关注畸形“双标”比命案本身更可怕。

  所以,面对命案,面对网约车和出租车,舆论必须一碗水端平,拒绝畸形的双重标准,要给予正面的态度和同样的关注度,进而倒逼相应的安全规范。当然,在现实中也得谋求对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同等对待,无论门槛、监管和规范都应该一视同仁。这也是为舆论的一碗水端平提供现实土壤,为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默城)

关键词:出租车,网约车,监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