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孤独症日,如何关爱孤独症儿童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有媒体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园长吕玲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等。该园自2007年开始探索融合教育,共干预了845名孤独症儿童,并有80余名幼儿顺利进入普通小学上学。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一些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即使智力条件足以支持其进入正常学校求学,由于其特有的症状可能会扰乱正常秩序,也会面临同学家长的排挤和拒绝。
在融合教育模式之下,经医学诊断评估,符合入园接受融合教育条件的儿童可以入园就读,接受与普通孩子几乎无差别的教育。开展融合教育当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既需要有相关的师资设备,还要有提供相应支持的系统;既要“一人一案”对特殊儿童提供帮助和进行行为干预,也要与普通儿童进行交流沟通。
一所学校的成功探索,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要推广普及,却殊为不易。解决自闭症儿童“入学难”,依然面临严峻的现实——孤独症孩子很难享受到特殊教育,很多普通公立学校又未开展融合教育。不少孤独症儿童即便是经过特殊教育训练后,进入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仍会遭遇其他孩子与家长的排斥。
尤其到中小学阶段,由于应试倾向的客观存在,要让自闭症儿童“同班就读”,其难度可想而知。
自孤独症进入国人视野,已然40余年,我国在康复、教育等领域也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孤独症患者和家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和支持。孤独症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消除美化和排斥两种误解,正视孤独症患者的生存困境和教育困境,让更多“星星的孩子”融入正常生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