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

财政收入“过紧日子” 是为了“放水养鱼”

来源: 红网  作者:毕舸
2019-06-24 10:51:55 
分享:

  近日,各省份陆续公开的数据显示,5月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目前公开数据的省份中,北京、重庆、贵州3地财政收入负增长,其余省份增速也大多在个位数,仅河北、山西两个省份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此前财政部发布的1-5月财政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19亿元,同比增长3.8%,相较于前4个月5.3%的增速进一步下滑。(6月23日《华夏时报》)

  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政府财政也会随之增加,其增幅一般会与经济增速同步。在过往有些时候,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高于经济平均增速,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发展阶段,政府需要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就需要发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通过聚合较为充沛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以上领域,从而确保相关建设计划的完成。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再创新高,达220906亿元,同比增长8.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均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也就有足够底气应对短时间内的财政收支变化。

  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主要还是因为大规模减税降费,这可以看作是“放水养鱼”。在目前国际经贸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要提振实体经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需要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大环境,减税降费让企业日常支出减少,可以将这部分资金用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有利于其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而对于政府而言,以目前财政收入增速暂时做“减法”,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做政策“加法”,有望换来今年整个经济态势的逐步向好,更多企业得到有利支撑后基本面改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就为未来百姓增收、企业增加经营活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其实也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所做出的相应调整。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虽然依旧保持较高增速,但主要运用到民生、经济、公共建设等领域,而以减税降费的方式,进一步通过向企业“输血”,强化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同样也是面向社会的财政“软建设”。与之前政府财政直接投入相比,还有着更具普惠性、有效减轻企业税负、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优点。尤其是去年和今年以来两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力度大、对企业的刺激作用更直接,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效果明显,也就让中小微企业从“小鱼”成长为“大鱼”的成功率提高,助力于国家关于经济“脱虚向实”、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等一系列目标落地。

  同时,按照政府要求,中央财政中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各地方在这方面的支出也随之优化。这其实也是倒逼各级部门在“三公”经费开支管理上做到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有效减少浪费和低效支出,把钱用到刀刃上,从而增强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效能。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而言,这要求政府财政体系的相关资源重新配置,加紧落实配合此轮减税降费而采取的行政审批改革等举措,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该管的少管乃至最终不管、将精力与资源集中于增进民众福利、赋权企业和市场自行调节的公共服务环节,从而为包括财政预算、开支在内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多实践经验。(毕舸)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