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青蒿素抗药性”突破:冷静与理性是科研之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田勘
2019-06-18 16:17:41 
分享:

  ●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者之一屠呦呦团队有关“青蒿素抗药性”的科研突破,再次引发关注。新华社6月17日报道称,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面对这一报道,屠呦呦团队表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们指出,科研发现“苗头很好”,但被认为是“重大突破”为时尚早。同时,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屠呦呦团队目前的研究成果系“进展”,而非“重大突破”。

  无论是屠呦呦团队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的表态都体现了严谨和求真的态度。同时,这样的表态又体现了科学家一以贯之的态度,任何事情和结果,都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容不得半点浮夸、拔高。

  屠呦呦团队基于科学认知的基础是,尽管这项研究投入很大,但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的数据只是临床一期数据。现在,团队正在积累二期临床数据。一般要临床二期数据形成之后,才能报批生产,临床三期数据出来后,才最有说服力,无论是药物生产还是临床使用才有可靠的依据。

  不过,这一研究的方向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如果能解决疟原虫的抗药性,无疑是全人类抗击疟疾的又一个重大胜利,不亚于当初研发青蒿素成功。但是,基于事实和研究结果,屠呦呦团队又表现了难得的清醒,既说明,他们对青蒿素抗药性的研究还是依据现代医学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金标准来行事,也体现了他们在今天浮夸风刮到科研领域之后不受影响,保持了难得的冷静和理性。

  实际上,这样的理性正是导致他们获得重要成果的坚实基础,这也与目前国内外的一种科研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必讳言,某些研究人员只是对研究结果挑好的说,而不是全面平衡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想得到社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经费,但是,当泡浮散去时,一切吹大的泡泡都会破灭。

  要看到,屠呦呦团队提出的解决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也有明确的针对性。

  针对青蒿素在人体血液中半衰期较短(1-2小时),而疟原虫可以通过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以逃避青蒿素的杀灭作用,屠呦呦团队进行了两项改进。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3天增至5天用药;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对有抗药性的病人会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当然,这一结果还需要临床三期的数据,但无疑既是一种希望,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一方面,科学研究可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另一方面,科研只有唯其真,才有莫能与之争;科研只有实,才能保持取法乎上;只有取法乎上,才能获精准的成果。浮夸和偏颇都是不真不实,也是取法乎下,因而难以获得真正的成果。

  为屠呦呦团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点一个大大的赞!

关键词:青蒿素抗药性,科研,数据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