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别从“扶贫牛”上“薅牛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马涤明
2019-06-18 16:17:40 
分享:

  ●特约评论员 马涤明(内蒙古)

  “俺的扶贫牛押金终于退回来了,感谢纪委的同志们。”近日,河北邯郸市魏县南双庙乡汤村村民汤某拿着被退还的6万元押金激动地流下眼泪。近期,魏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投诉称,南双庙乡汤村原支部书记汤某某强行收取贫困户扶贫牛押金、经多次催要不予退还。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立即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6月17日《燕赵都市报》)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向村民收取押金的做法,肯定不能允许。本来就是生活贫困的村民,再让他们按每头牛2000元交钱,8个贫困户每户平均交1万多元押金,最终强行收取了52头“扶贫牛”的押金,共计10.4万元。这哪是扶贫,简直就是在把贫困户往反方向上拖,坑贫。

  村支书的理由是防止部分贫困户将扶贫牛给卖掉。现实中,在一些地方,政府发放的扶贫资金、生产工具和家畜等,到了某些贫困户手中不能专款专物专用的情况,确实不少,比如,有的贫困户拿到政府给的粮食,干部一走就将其卖掉换钱买酒,然后还会向扶贫干部要粮。

  这也一直是全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痛点问题。

  河北邯郸市魏县双庙乡汤村村支书向村民强收扶贫牛押金,究竟真是出于扶贫管理的目的,还是假借其名满足私利,抑或“公私兼顾”,报道中没有提及。但不管村干部出于何种目的,这一案例对扶贫管理都有提醒意义。

  一方面,要确保发出去的扶贫资金与物品精准用于贫困户脱贫致富,不能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还应设计出防止干部法外“立法”,甚至假公济私的情况出现。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曾经听过一些扶贫干部讲述防止这类情况的办法:在猪、牛、羊的耳朵上刻记号,比如“某家扶贫牛”,这样拿到市场上别人就不会买,因为干部会依据记号追回来。虽说,这比收取押金要光正得多,但手段上比较原始,也有损害动物福利,不“人道”之嫌。

  近年来,有些地方探索扶贫家畜托管养殖方式,即把政府发放给贫困户的猪牛羊等交给专业化养殖企业或养殖大户,家畜主人向专业养殖者支付合理的费用,待家畜养大后再返还给主人。

  这种合作如能规范操作,能够实现贫困户、专业养殖者以及政府扶贫效应的多赢。但前提是乡镇政府、村组织主持参与贫困户与养殖者签定合理的契约,首先得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而运行过程中更不能缺少政府部门、扶贫干部的支持、协调与监督。

  邯郸这起村干部强收扶贫牛押金问题已得到依法依规处理,贫困村民利益得到了政府保护,令人欣慰。但这之后,当地是否应借鉴托管式养殖机制,或探索其他有效办法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显然是官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每个环节、每件事的落实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国家政策在基层异化,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惟有通过加强监管,并探索科学合理的操作运行机制才有可能避免。

关键词:扶贫牛,押金,监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