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以“大学生学霸弑母”为内容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称,大学生弑母嫌犯吴谢宇曾经的女朋友向文章作者张民弢讲述了其与吴谢宇相识、恋爱、谈婚论嫁的经历,描述了所谓吴谢宇的家庭情况和作案动机等内容。5月15日,张民弢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文章纯属虚构,商丘根本没有李香君等人,自称李香君和方域的微信截图也是他虚构的,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对吴谢宇也是不负责任的,在此道歉。(5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涉及人伦底线,且犯罪嫌疑人具有特殊身份,加之情节离奇,“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周围人眼中的“阳光男孩”竟然与一位妓女存在不清不白的关系,更令公众感到匪夷所思。在这种情形下,发布“北大学霸弑母求婚的‘妓女’爆料”文章,无疑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眼球,而且“有图有真相”,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一篇看起来煞有介事的文章,却是不折不扣的带血营销。据悉,张民弢曾因培养10岁女儿考上大学成为网络红人,他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培训机构,申办了微信公众号“圣童自学”。这篇蹭热点的文章,在吸引流量的同时,还借机延伸到自己所“擅长”的教育问题上,其用意可谓不言自明。不仅如此,文末还设有打赏功能,张民弢称读者打赏可用于吴谢宇案的法律援助,更是将意图暴露无遗。
面对质疑,张民弢一边道歉,一边以“是本人做的悲剧文学创作”“只是为了让大家思考社会和教育问题”等为理由进行自我辩解,纯属无稽之谈。倘若这样的解释都能成立,恐怕也就没有妖言惑众之说了。
或许有人觉得,一桩个案,并未对谁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不必过于在意。殊不知,这种捏造事实的文章不仅欺骗了公众的感情,而且存在误导舆情之虞。
更可怕的是,任由自媒体不择手段地造谣和传播虚假信息,将会极大地伤害互联网的公信力。一旦公众对所看到的信息下意识地选择“不相信”之时,整个社会的信任大厦恐怕也就摇摇欲坠了。危害之大,令人不寒而栗。
尤其需要正视的是,自媒体弄虚作假绝非个例,早已隐隐然有成为现象之虞。
2016年底,北京警方夜查涉嫌存在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家知名“俱乐部”,查获数百嫌疑人。此后,一些自媒体公号炮制出一份包括多位网红、投资人在内的涉案被抓人员的“涉黄名单”,虽未指名道姓,却引来网友的揣测和转发,搞得相关“嫌疑”人士一度“人人自危”。
食品安全领域更是自媒体传谣的“重灾区”。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常常搞得风声鹤唳,引发人们的焦虑。
编造“弑母”文章,形式虽然不同,但性质与影响同样恶劣。在信息时代,自媒体蹭热点本无可厚非,根据事实进行一定的合理推测,也无须动辄上纲上线,但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捏造事实,理应是底线要求。对于触碰红线者,不能止于道歉封号,必须依法严惩。(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