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13岁以下玩游戏须监护人“开锁”:维护家长应有的权威

来源: 中青评论  作者:王钟的
2019-03-02 11:06:10 
分享:

  很多80后家长大概都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父母为了限制自己玩“小霸王”,就把游戏机或者游戏软件锁起来,只有做完了作业,才从一个隐秘的柜子里掏出游戏设备,允许孩子玩上一会儿。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家长既维护了监护人应有的权威,又能够以游戏为激励促进子女更好地学习。在多数80后、90后的印象中,游戏是陪伴童年的惊喜,而并非“洪水猛兽”。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把游戏设备锁起来似乎成了奢望。电脑早就是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工具,手机、Ipad更是无处不在。当游戏设备与日常电子产品的界限变得模糊,如何控制娱乐与沉迷的边界,变得异常复杂和棘手。围绕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讨论,更是从教育问题扩大为公共广泛参与的社会议题。

  如何妥善地给网络游戏安置一把“锁”,首先要顺应技术发展规律。最近,一项新功能被应用实施:13周岁以下未成年新用户在首次登录《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游戏前,将被强制要求进行“儿童锁”的登记认证。只有其监护人完成“解锁”后才能进入游戏。

  个人电子游戏设备刚出现时,其实是一种家庭化的娱乐工具。打《超级玛丽》《魂斗罗》双人模式才能迅速通关,赛车类游戏更可以你追我赶。家庭成员一起玩游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游戏充当了巩固家庭关系的媒介,奠定了亲子互信的情感基础。

  然而,现在一提起游戏,一边是家长们忧心忡忡的焦虑与无力,一边是孩子深陷其中的沉迷与空虚。游戏作为亲子间加强情感联系的通道作用被阻断,反而沦为宣泄代际矛盾与危机的出口。

  游戏形态变了,对游戏的管理和限制也要随之改变。网络游戏改变了对终端的定义,跨平台、跨设备娱乐成了新的模式。玩游戏不再是那么有仪式感的事情,所有空闲时间都有可能用于游戏。这意味着加强未成年人的游戏管理,要从管设备转为管人、管账号,像以往那样把游戏机锁到柜子里的做法不再行得通了。

  这既对家长认识游戏、了解游戏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游戏生产发行商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之所以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沉迷游戏感到无奈,一大问题在于他们对现代游戏特性的隔膜,更缺乏了解游戏的耐心。一个不会打篮球、打乒乓球的家长,怎么陪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同理,一个不了解游戏的家长,既无法教育子女合理娱乐,更难以与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共振。

  不久前,“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就是一个鲜活的负面案例。咆哮的家长,与游戏群里错愕的青少年,形成了强烈的形象对照。可想而知,在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有太多的无效沟通,而这种无效沟通最终导致孩子的背离,家长应有的权威也最终沦为一地鸡毛。

  数字时代对教育习惯、教育方法带来的挑战,远远不止于游戏一个领域。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作问题,家长更深入地监督学校管理问题,都跟新技术条件下家校关系和沟通发生的改变密不可分。应对这种改变,显然不能采取与技术隔离的思路,而要不断加强对人的关注。比如,与其关注教师通过什么渠道布置作业,不如厘清家庭作业与家长义务之间的边界。对于网络游戏也是如此,一味指责游戏“太好玩”,难免无力且荒诞。

  游戏人群基数的扩大,意味着游戏从小众的娱乐变成大众文化。成年人的世界,不再与游戏格格不入,而游戏的公共属性和责任将被放到越来越突出的位置。

  不管是针对未成年人推出防沉迷系统,还是给游戏程序加上一把“儿童锁”,对游戏厂商来说,都需要利益的割舍。而要让这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限制落到实处,依赖于游戏厂商坚定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无论是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计,还是为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计,只有厂商、教育者、家长不断取得共识,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关键词:游戏,监护人,家长责任编辑: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