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脱贫还需要用技术消除“能力贫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沈彬
2019-01-12 15:51:16 
分享:

  1月10日,“阿里技术脱贫大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在2017年12月阿里脱贫基金会成立一年之后,马云首次晒出了成绩单。马云希望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技术重新塑造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脱贫不是要去消灭穷人,是要消灭贫困。致富是脱贫的唯一手段。”

  马云参与淘宝脱贫直播。记者 张艺萌 周亚彬 王亚 摄

  如今参与精准扶贫已成为大型企业的标配,也是履行企业责任的重要形式。但是很多企业的扶贫还停留在结对子、向欠发达地区花大钱建基础设施、建房、送米送面送猪仔上,这只是最简单的资产转移。从“反贫困”理论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大型企业通过自身资源、能力、技术、数据向贫困人口“赋能”,让他们摆脱“能力贫困”,所以电商扶贫、技术扶贫并不是要简单地为农民剁手卖货。

  人们对贫困概念的理解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提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收入低下的表现,更是一种权利缺乏或者其他条件不足的表征,体现了社会参与能力、收入创造能力与机会获取能力的低下。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他系统阐释了能力贫困的概念——将“贫困”从收入贫困扩展到权利贫困、可行能力贫困。贫困地区的贫困表面上是收入低,实际是主体参与市场能力差、融资能力差、风险接受能力差,以及当地自然禀赋、个人劳动变现能力差。

  正像马云在演讲中说的:“贫困县不是贫困县不努力,不是贫困县的农民不努力,而是在发展的模式上没有跟上。”这些贫困人群没有能力参与价值链创造,自身的生产过程与市场价值形成过程断档,所从事的农业生产面临可替代性高、物流成本高、品牌效应低等现实问题,只能处在价值链的底端。很多农民并非不努力,而是缺乏足够的信息供给、无法提升能力和经营质量,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努力。

  1月1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演讲。记者 王亚 摄

  过去是“知识即力量”,如今“信息即是财富”。学者考察发现武陵山片区的信息贫困主要表现为:无供给(信息供给不足)、无传播(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滞后)、无利用(信息用效率低下)、不匹配(信息供给与农民的信息需求不匹配)。信息贫困与物质贫困互为因果,产生叠加效应,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生产什么农产品,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农产品,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等到产品滞销再到互联网上“悲情扶农”就很被动了,特别是去年各种“滞销货太多,大爷都不够用了”的悲情营销,遭遇了舆论反弹。

  马云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大数据分析显示消费者最愿意买两斤左右的香瓜,那就需要引导农民按这个标准生产,一个藤上长两个瓜,刚好两斤左右。这就是电商平台通过积累的大数据向弱势的农业生产者赋能,让他们预测市场需要,避免了市场风险。

  国际“反贫困”理论界提出了“金字塔底理论”,认为占世界人口的2/3的低收入群体和贫穷人口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企业家将其作为目标市场进行商业探索开发,能够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缓解甚至消除贫困的效果。所以扶贫与商业模式并不矛盾,特别是不能将扶贫看成“慈善”,那注定只是输血而不是造血,只有消除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在教育革新、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社会创业等方方面面向贫困人群赋能,才能帮他们融入现代市场价值链。

河北省农产品展区。记者 张艺萌 周亚彬 王亚 摄

  此外电商平台、IT巨头也可以通过自身价值产生的高阶地位,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蚂蚁森林的种树、“偷能量”实现了绿色公益的社交化,也提升了普通种植活动的附加值。目前蚂蚁森林已经在沙漠植树76万亩,同时创造了18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这就是通过绿色理念对普通种植行为赋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走到今天,需要的不是企业的输血,而是向贫困人群的赋能:消除权利贫困,让山里的孩子得到更公平的教育,让欠发达地区享受更便捷的交通、物流的公共服务,让他们有平等交易机会和普惠的融资条件;消除能力贫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向他们赋能,让欠发达地方的农业生产者也能参与市场价值链的创造,打造脱贫的“金字塔底”。(沈彬)

关键词:互联网,脱贫,技术责任编辑:郭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