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短板,影响着用户对网络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
近日,有网友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的照片被人用在探探上招嫖。经调查发现,网上有人收购、出售各种生活照、套图,一位店主称图片有的是买的,有的则采集自微博。而想要“窥探”35位陌生女士的海量生活照,只需要19元。随着调查深入,一条从收集买卖照片到用于各种营销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出售套图的店铺。
从探探、陌陌,到某宝平台,大批量的个人信息被公开买卖而无限制,折射了我们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无力感。此前华住集团旗下的汉庭、美爵、禧玥、漫心、诺富特、桔子、全季等高中端酒店泄露1.3亿个人信息,2.4亿条开房记录信息,引起舆论场轩然大波,让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世界愈发无底线可寻。维权难与处罚轻是个体隐私被肆无忌惮泄露的最大推手。
而陌陌、探探作为所谓的交友软件,从一开始就有很明显的颜色属性,其所涉及的性交易恐怕是使用陌陌、探探者不言而喻的。在网络平台实名制的当下,“十几秒钟便能在探探上造了一个女性账户,且注册期间,没有发现任何实名认证等审核机制”,这种放管和纵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5分钟内便有23位男性用户主动发来消息,聊天期间,多个敏感、涉性字眼均未被探探软件屏蔽”,也足以说明平台对于此类操作是默认的。
19元买到35位女性生活照。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5.2%受访者中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管不到位占比64.0%和57.3%。
能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就会更加注重信息保护,但我认为监管不力要负主要责任。在微博、朋友圈的信息流浪潮,个体的自我展示与信息分享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种有序的表达不能成为信息泄露后苛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托辞。探探、陌陌等平台之所以能够“平安无事”,或许是与用户之间形成某种默契,这种需求催生下的契约,使其与用户形成了攻守同盟,受害者身在其外。
置身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十分普遍,而相关信息的共享也不可避免。面对无理的“授权”要求和不授权“寸步难行”的尴尬,使得人们无法拒绝,安全隐患也因此而埋下。
在既有实名制要求下,应当对相关APP进行“地毯式”筛查,对于长期从事泄露个人隐私和提供性服务指引的APP进行下架处理。脱离互联网底线和健康绿色网络环境的网络平台,没有存在必要,其益无加,荼毒甚广。尤其是要对民众关注较少或者隐藏较深的各类交友APP进行一次彻底打击,并建立有效的举报和监管机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19岁及以下群体占整体网民的22.9%;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如此数量的低龄化网民,其辨别能力不强,一旦陷入,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在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的今天,网上网下要一视同仁,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网络空间有虚拟性,但违法的事例是真实存在的,守不住这个底线,无序会引发更严重的信任危机。当个人信息保护一直裸奔,侵权事件就会越来越多。(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