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咸阳市多名家长举报,当地一家幼儿园两名女老师嫌孩子不午睡,持书本打孩子并进行体罚。监控视频显示,午睡幼儿中被打的有十多名。该幼儿园是一家民办幼儿园,视频中打孩子最凶的老师冯某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幼儿园规定的午休时间里,有些小朋友没有午睡,就被两位老师视为“不听话的孩子”乃至“问题学生”,遭遇了污名化,并对他们进行暴力育人。这样的教育观念,无疑是畸形的,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部分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将学生们看成一个同质性的整体,忽视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对于有些不同的学生,不懂得得尊重与包容,顺势进行引导,反而将其视为异类,这样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伤害。教师们对犯错的学生进行规训与惩罚并无问题,但如果演变成一种暴力相向的震慑,恐怕不仅无法起到约束的作用,甚至会带来其他负面的影响。
在一关门就听不见孩子们啼哭的幼儿园,老师们的角色扮演,直接关系孩子们的生活品质。不论是给多嘴的孩子嘴上贴胶带,还是对做不出算术题的孩子扇耳光,抑或体罚不午睡的孩子,这些已经曝光的幼师虐童事件,都让人们忍不住揣测,还有多少看不见的罪恶发生在孩子们身上?
如今,幼师准入门槛偏低、职业培训缺失、流动性偏大、监管存在漏洞,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种尴尬的常态。不少幼儿园缺乏对教育基本的价值认同,仅仅将幼儿园当成一个生意场,而部分幼师也仅仅将工作当成一个“饭碗”,缺乏对职业的敬畏与对孩子们的感情。
伴随着社会变迁,不少师生关系逐渐实现了价值理性的回归。师生之间虽然身份和社会角色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界定清晰的权责边界;“不午睡打孩子”这种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认同。
每个人都渴望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稚嫩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避免“暴力育人”的上演,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下功夫。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需要重构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并进行善意的引导;而从外部看来,幼儿教育的制度规范、财政投入等需要加大力度,也需要相应提高幼师的准入门槛,还幼儿园一个清净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