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发言

不能再让老妈气到哭,自媒体乱象该严厉整治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2018-11-12 16:10:00 
分享:

  最近,一篇名为《男子说碱性食物抗癌是谣言,被踢出家庭群!老妈还气哭了…》的文章广为流传,因为事件就发生在每个人的周围,于是便触发大家的共鸣和热议。(11月10日半岛晨报)

聊天截图

  文章中,一名叫程毅的小伙子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便在群里回复道,"都辟谣了,别再转了。”没想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之后,“火山”爆发了。

  程毅的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并控诉他,平日里自己辛苦付出却换回这样一个结果。母亲越说越激动,还落了泪。程毅刚想安慰母亲几句,发现被踢出了家庭群。

  是小伙的话太扎人心,还是老妈太玻璃心?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文章,竟然弄得母子二人大动干戈,自媒体文章的魔力竟如此之大?

  为什么谣言会钟爱中老年朋友圈?关于这个问题,媒体已经做过不少报道。大概分析如下,如今,大多中老年人和子女是分居状态,晚年的寂寞,对子女的关爱、牵挂,或多或少投射在手机屏幕上,加上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最终呈现为一条条似真似假的“谣言",似乎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并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成本高企,压力的增大,不少人的焦虑无处释放。而自媒体生逢其时,给公众释放焦虑提供了一条通道。尤其是文章中提到的“关怀式谣言”就像一勺香甜的蜂蜜,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自媒体为公众自由表达提供了平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没有规则的表达,导致出现了诸多乱象,最常见的便是漫天飞舞的谣言,公众号自媒体谣言已经成为网络谣言的主力军。

  更为可怕的是,在利益的裹挟下,一些自媒体已经变异,为了流量、点击率,不惜扭曲事实,故意危言耸听,夸大其词,给公众造成误导,加剧公众恐慌、焦虑情绪。报道中也提到,造谣行为近年来“产业化”趋势明显,甚至在谣言传播环节就开始明码标价。有APP对注册用户转发文章带来的阅读量按照每次0.1元的价格进行“奖励”,甚至还建立了“带徒弟”“发展下线”的收益分配机制。故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中老年用户,也热衷于转发“谣言”。

  针对本文开头出现的一幕,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虽然父母可能会误转谣言,但是作为子女,在规劝父母时,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最好不要直接批评父母辨别能力不强,甚至让他们怀疑自己一无是处、一无用处了。

  而更为要紧迫切的是,怎么样才能让谣言四起的自媒体及时刹住车。显然依靠自媒体的自治和自我道德约束是不可靠的。必须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

  如今,自媒体平台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严格审核,严把出口关已成为共识。但令人不满的是,截至目前,各大平台口号喊得响亮,纷纷表示要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把关,但始终未见行之有效的举措。是不能为之还是不愿为之?

来源视觉中国

  就在近日,央视《焦点访谈》也对自媒体乱象进行了抨击。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中央网信办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方法,管理新业态,解决新问题,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另一方面,要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依规从严惩处违法违规账号,坚决遏制自媒体乱象。

  从此番话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媒体存在的诸多乱象,正在加强顶层设计,或许,很快,就会有相关文件出台。自媒体不会一直无序野蛮生长下去。

  而在此期间,司法机关也要加大对涉及自媒体敲诈、侵权、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发布相关指导案件,警示自媒体从业者。

  在整治自媒体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要求我们各级部门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知情权。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及时选取与公众日常生活相关,关注度高,容易引起误解、混淆的知识进行发布辟谣,主动积极引导公众向权威、正确的知识看齐。培养起来一大批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的机构自媒体账号。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

  央视二套播出的节目《是真的吗?》,以丰富多彩地电视节目形式,去求证生活中似真似假的话题。在一步步求证过程中,既向公众传播了科学知识,也解答了公众多年来一知半解、半信半疑的困惑,匡正了错误的信仰、习惯。电视节目寓教于乐,也收获了不少粉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是目前一套比较成功的节目。

  自媒体乱象纷纭,是时候出台相关措施规范自媒体产业健康发展了。既尊重自媒体的自由表达权,又不能让自由表达权失态、变异。我们满怀期待。(蔡洪坡)

关键词:自媒体,谣言,整治责任编辑: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