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政务官微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有些部门在官微运营时“当甩手掌柜”,监管缺位。(10月29日新华社)
诚如此,当今,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在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阶段,一些政府部门开设的新媒体同样问题不少。
追星、推销商品、“怼网友”等等这样的事件,媒体都有报道过。去年,在轰动一时的山东于欢刺死辱母者一案中,在舆论的风口,济南公安不合时宜地发了一条“毛驴怼大巴”的微博,暗含公众质疑政府机关是不自量力。此微博一发,立马引来大批网民围观声讨,济南公安官微瞬间沦陷。一条寥寥数语的微博引发了二次舆情,对济南公安的形象、公信力造成损害。
同样,网友发微博表达对丽江的不满,古城丽江官微迅疾回复:“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不一而足,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这也暴露出了一些地方新媒体政务平台建设存在的短板,而这并非是硬件方面,主要是在运行管理方面。
作为运行官微的小编,并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其所代表的是账号认证单位,一言一行均在以所在单位公信力背书。日常发布可以活泼,但不能随意。面对公共事件、网友留言,尤其不宜随性,动不动就是情绪化表达。
事实上,去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通知》,在充分肯定政务新媒体功能基础上,针对性指出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有平台无运营”“有帐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现实中的诸多案例均为其提供了注脚。
不难发现,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更新都不及时,新媒体政务平台运营状况就更为糟糕了。要么是处于停更状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么更新内容多为领导会议、调研,要么为枯燥的政策规章、冷冰冰的法条。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在自说自话,与网民的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有政府部门新媒体工作人员抱怨人手不够,维护运营新媒体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一些单位确实存在这样现象,在开设新媒体之后,没有安排专人负责运营维护,而是让办公室工作人员兼着新媒体的工作,而工作人员工作量陡增,很容易顾此失彼。还有一些单位,干脆将新媒体外包出去,请外面的公司来运营,但实际效果很难达到开设新媒体的初衷。
比起不擅长利用新媒体公开政务信息,更为可怕的是,有些政府部门不愿意公开,生怕网民从中发现什么瑕疵、端倪,索性就什么也不公开了,一停了之。这种鸵鸟心态急需转变。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单位领导得足够重视。在一些领导看来,新媒体政务平台并非是主业,只要能应付上级检查就可以了。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硬性要求,这也导致了工作人员的敷衍。结果就是新媒体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此外,各地要加强对新媒体政务平台工作机制的规范,包括人员培训、值班制度、审核制度等等相关内容。让新媒体政务平台在科学、合理机制下顺畅运转,才能保证不出错。
在新形势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好用足新媒体政务平台是非常重要而又有效的路径。政府机关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为工作加分,既把本部门的工作“晒”给网民,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潜移默化中,把方针政策宣传出去,这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总之,政府部门既要主动拥抱新媒体,以开放的心态,大大方方办好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回应民众关切,听取公众声音,搭建好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要多一些严谨和责任心,时刻不要忘记“政务”二字。(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