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都满足和热衷于对“无意义”的追捧,满足于在“无意义狂欢”中沉浸,公共传播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沦为纯粹的“流量导向”。价值引领的空间也会被一再压缩,无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与提升。如何让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得到更好的引领和弘扬,而不是任由公众注意力被越来越密集的“无意义”所稀释,不仅个人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自省意识,对大众传播业者来说更是一道值得思考的课题。
最近几天,“以大学校友会之名寻找锦鲤”的病毒式传播又刷爆朋友圈。武汉三所高校集体辟谣,证实这些传播属商业行为,与校方及校友总会无关。
这种潮水般的爆点传播并不陌生。一个明星婚讯,各种八卦消息,某个网红姿态,某个公众人物的感情经历,都可能成为一时爆点。其瞬时热度之高,不仅能形成刷屏效应,有时甚至能让网络服务器瘫痪。表面上看,这种现象大多来源于某些“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或者网络大V。但大多数事件的背后,总会有商业运作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信息时代,尽管网络空间所能容纳的资讯量貌似无限庞大,但个体的注意力和时间精力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流量经济的兴起,公众的注意力就成为了一种非常珍贵的稀缺资源。有人说,流量经济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制造和传播热点如今早已成为了一门生意。不但有各类商业推手苦心钻营策划,想方设法制造“爆款话题”。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有热点出现,“蹭热点”的大潮便汹涌澎湃,传播链上的媒体们,惟恐没有在一场场“流量盛宴”中分到一杯羹。而客观上,“蹭热点”具有庞大的滚雪球效应,传播过程中迅速而毫不客气地挤占了公众注意力资源。
但是,无论热度有多高,各种“爆点”背后充斥的大多还是商业利益和流量经济驱使下的噱头话题或是娱乐八卦,是靠对“从众跟风”的普遍心态,以及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和利用而形成的爆炸式传播。除了满足娱乐心理,或是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就个人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是个人喜好。但是,大众传播应有态度,有责任,有价值观。当越来越多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充斥网络,占据人们的视野,这既会构成对公共空间和传播空间的挤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个人变得庸俗化。
如果任由其发展,这甚至会造成公众对社会认知的失真失焦:爆点来得快去得也快,并在一场又一场的集体狂欢后,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那些真正影响社会发展、事涉公共利益的事情,那些承载着社会正能量的、真正值得被铭记的事情,反而难以被人们记住和想起。
如果人们都满足和热衷于对“无意义”的追捧,满足于在“无意义狂欢”中沉浸,公共传播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沦为纯粹的“流量导向”。价值引领的空间也会被一再压缩,无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与提升。如何让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得到更好的引领和弘扬,而不是任由公众注意力被越来越密集的“无意义”所稀释,不仅个人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自省意识,对大众传播业者来说更是一道值得思考的课题。(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