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警惕“垃圾围村”拖了乡村振兴后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8-08-14 18:16:00 
分享:

  今年3月30日,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谱写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提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既关系社会文明程度,又关系群众幸福指数。

  根据河北省两办印发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自4月份开始,河北省针对农村地区及城乡接合部开展了春季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目前,该活动已结束。但长城网记者随机走访了河北省60余个村庄,发现“垃圾围村”现象仍普遍存在。

  露天垃圾池臭气熏天、垃圾桶形同虚设、历史积存垃圾仍未清理……困扰着报道中涉事村庄的村民。

  不必讳言,“垃圾围村”绝非河北一地农村地区仅有的现象,同样也是其他地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的一些地方上演的“垃圾围村”现象:露天垃圾焚烧,烟呛得人无法开口说话;一不留神掉下去就可能夺命的“垃圾沼泽”……

资料图: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木卜村“垃圾围村”的情况

  触目惊心的场景,凸显了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之困。可见,农村垃圾的泛滥,目前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给村民带来健康威胁,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如果放任不管,必然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

  诚然,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垃圾数量多、分布广、随意倾倒普遍,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给集中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农民一般对垃圾处理的意识比较单薄,加上管理滞后,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就造成了目前“无法处理”的窘境。

  那么,农村垃圾是不是就真的让人束手无策呢?就只能像报道中那样挖个坑随便埋一埋,找个露天深坑随便倒一倒,这样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

  从根本上讲,“垃圾围村”问题是一个如何处理、消化农村存量垃圾的问题。要想“治本”,除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与时俱进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调动农村群众自治外,最重要的是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行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垃圾可以无害化处理,既解决了垃圾去向的问题,又解除了污染的后患。

        要达到“治本”的目的,恰恰更考验一个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治理水平。

  其实,一些地方经过努力与实践,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贵州侗寨建“垃圾银行”破解垃圾围村,用垃圾兑换的绿色积分,积分可以在村里的“垃圾银行”换成盐、味精、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垃圾分类回收后,有重复利用价值的由“垃圾银行”管理者卖给废品回收商,收益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补贴。还有的地方通过建立“红黑榜”“曝光台”等奖惩机制,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从一些地方成功的经验来看,破解“垃圾围村”关键在于须各级地方政府负起责任,找到符合当地的垃圾处理方式,而不能只靠媒体“推着走”,这不仅关乎农村经济发展,更事关整个乡村振兴。(郭慧岩)

关键词:河北,垃圾围村责任编辑:郭慧岩